在济南8200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上,14个具有强劲辐射力和持续发展力的示范镇正加速崛起,它们在建设美丽泉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征程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本报评论员
屈指一算,旨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已开展两年有余。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市城乡建设委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济南市示范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展示攻坚成果,本报今日推出“小城镇大示范”年度特刊,恢弘至道,示人以范,正当其时。
现者为示,身正为范。“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开展以来,济南市11镇跻身省级示范镇行列,另有3镇被列为市级示范镇,各镇地理区位、历史沿革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各异,但其建设发展的目标一致: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新载体、创业发展新平台、人才集聚新高地。
成就“三新”,确非易事。可喜的是,14个省、市级示范镇在规划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定动作”中因地制宜、规范推进,大都获得了高分。在2013年度“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考核结果中,章丘刁镇跻身20强并获得800万元奖励资金。
新型城镇化,“人”是根本。在孔村,近七成农民走上了进“城”之路,这样的改变正是得益于以人为本发展路径的确立。从更深层次看,示范镇建设不单是居住形式和环境的改变,更是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必须以高难度的“自选动作”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探索创立示范镇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在孝直,“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让村民住上高品质房屋的同时,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服务。
榜样力量无穷,示范效应可期。示范镇建设的惠民效应,催化了老百姓的拥护和赞成,这样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城乡差别的缩小,更加速了城乡二元困境的逐步破解,推动着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5年是“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相信,在市城乡建设委和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14个省、市示范镇必将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更趋完善,产业茁壮发展。同时我们也企望,更多小城镇在示范镇的引领带动下,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拼搏创新的精神,赢得济南市县域经济和城乡科学发展的更大胜利。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张晓涵)26日上午,“2015年济南市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市群众艺术馆群星文化广场举行。该活动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济南市广场文化活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