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冬阳
每天往返40公里外的车间,在47岁的朱元智看来,始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征程。尽管每天早晨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坐班车,每天晚上要七八点钟才能回到家,但她丝毫不以为意,反而苦中作乐,通过辛勤耕耘,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作为一名企业生产管理者,朱元智在一线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9年。她先后担任过补贸成衣一车间质量员、自营成衣三车间主任。2013年2月,她又被委以重任,担任济阳元首一厂的负责人。和8年前受命筹建成衣三车间时相比,这次她要面对的,是一个年产量525万件,销售收入8400多万元的济阳元首一厂。舞台大了,责任重了,但是创业创新的激情却燃烧地更旺了。
面对新的生产
车间,她上任的第一项改革,就是理顺生产计划。每周召开一次坯布计划进度协调会,加强坯布计划进度的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坯布月计划评审、周计划落实、日计划协调工作。同时她还重新核实每个工序的单人计划,根据产品的用工情况给各班组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目标,并将各款产品进行归类分组,根据前工序坯布进度和各班组特长,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生产计划,从而切实有效地让各班组发挥出生产效率的最大潜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朱元智坚持每天开好质量沟通会,针对出现的问题点,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找原因、及时定措施,及时改进提高);根据班组管理,适时提出“四个善于”(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出原因、善于持续改善、善于不断创新)、“两个关注”(关注重点工序及重点问题、关注重点员工)”,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看问题,全方位提高班组长管理素质。在关注一线员工方面,注重员工知识更新,把每周一定为车间的标准操作学习指导日,全员进行标准操作的学习、指导与落实,坚持做到学以致用。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朱元智作为分厂的党支部书记,还努力搭建多个活动平台,以活动促生产,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引领作用,相继开展了“裁衣无缝”、“争当魅力保全”、“争当优秀班组、创完美团队”、“争当准而不漏能手”、争做“做零缺陷能手”等主题活动,实现了全员参与管理。在她的带领下,济阳元首一厂形成了团结、务实、奋进的企业文化,2014年12月,她带领的车间被评为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团队。
一年来,济阳元首一厂的产量提高了15.2%,生产效率提高了5.1%,QA成绩每月保持在1%以下,2014年全年累计0.42%,员工年流失率仅为2.9%……这一连串的数字,诠释着朱元智的智慧与汗水。由于工作出色,她本人也在2012年荣获济南市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2013—2014·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事件评选结果(共15件)
名 称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成功举办“十艺济南”系列文化评选展示活动成功举办“人民节日 泉水特色”——泉水节打造济南文化节庆新品牌首届济南合唱节成功举办省会济南市百座博物馆...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