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各地区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没有高效率的金融要素体系来动员资金并促进资本形成,要实现快速的经济转型是难以想象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赵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要实现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发挥省会金融要素的优势,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有赖于金融要素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现 象大客户小企业“苦乐不均”
据山东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济南市银行业共有大客户1837户,贷款余额5084亿元。按客户注册地统计,济南市大客户共有691户,占全省大客户数7%,贷款余额3123亿元。截至2014年11月末,济南市银行业共有4814笔贷款投向了贷款发放行所在地之外的大客户,异地贷款余额合计2209亿元,占济南市银行业全部大客户贷款余额的43.5%。济南市的大客户获得的异地贷款仅为247亿元。
另一方面,根据济南市委党校调研组近期对金融行业的调研,企业界普遍反映融资困难且成本较高,部分基层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贷款审核程序繁琐复杂以及耗时过长导致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绝大部分小微企业只能靠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利息更是高达银行贷款的3-4倍以上,在高成本的融资之后又会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这样的融资成本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一位银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对比说明当前济南资金供求存在结构性缺口。“一方面,本地大客户吸纳不了贷款,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融资困难。这种‘苦乐不均\’的怪现状很明显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调 查金融“短板”困扰实体经济
市委党校调研组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贷款的“苦乐不均”仅仅是金融业问题的“冰山一角”,从深层次看,市场规模偏小、金融创新滞后等金融“短板”都制约了济南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规模反映区域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也反映金融业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它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容量的反映,也与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和活力相关。记者了解到,济南市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离金融中心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从债券市场看,济南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不合理,还不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保险市场看,目前济南市保险市场仍处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的时期,尚未出现新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融资信息与保险资金尚未形成常态化、信息化的对接机制,使得保险业在社会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赵敏告诉记者,金融创新是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无论是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种类上,还是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结构和功能上,济南金融业的创新相对滞后和不足,直接导致金融工具品种较少,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金融效率较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济南市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众所周知,低交易成本是区域金融中心吸引资本供求的基础条件,它主要取决于相关的政策环境和地方金融管理效能。而济南的综合交易成本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较高,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缺少市场交易平台,与之相应的中介服务业欠发达,金融业务单一,金融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金融产业体系。“这不利于区域金融中心的打造,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建 议构建高效金融要素体系
赵敏建议,济南应构建高效率金融要素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她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推动各类金融机构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银行在专注做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对于大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客户,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提供配套服务。小银行可专注于做小微企业,通过细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设计适用性的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针对基层和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的问题,她建议在鼓励正规金融机构解决农村资金需求的同时,应尽快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村家庭的贷款功能,继续扩大和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大力倡导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鼓励各类乡村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扎根农村,特别是要支持自发创新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农村社区基金的发展,以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针对金融市场规模偏小的问题,她建议构建多层次的与实体经济构成相匹配的“正金字塔”式的资本市场体系。在完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三板”进一步扩容,将其打造成上市资源的“孵化器”或“学前班”,拓宽资本市场体系的“塔基”,为高技术中小企业提供挂牌、转让、融资便利,引导企业创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发展,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逐步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保险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机制,丰富保险资金引进形式,制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专项融资方案,推动保险融资由非常规资金服务向常态化融资方式转变。
此外,赵敏也建议,大力促进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配置,设立科技贷款、科技金融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企业和对应的服务机构给予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支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新闻推荐
每天与各种包包打交道,成了静静生活的一部分。□本报记者 李冬阳 实习生 房梦迪有人说,2015年是“创客元年”,当“创客”一词与同样时髦的社交软件微信相遇,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大大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