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岳都辉 摄)毕业生在现场咨询。
近日,由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济南都市圈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6城市人社局等部门举办的济南都市圈“1+6”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双选会,暨济南大学2015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济南大学举办。
政府抱团请来众多名企
“搭建济南都市圈高校毕业生区域就业服务平台,可以发挥省会城市高校资源优势,拓宽就业渠道,将就业服务提前延伸至驻济各大高校,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据市人社局副局长、市就业办主任黄厚安介绍,本次招聘会是济南都市圈7城市第二次联手举办区域性招聘会,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城市分别带本地知名企业前来纳贤。
根据现场统计,有近500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本次现场双选,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5150创业企业近百家。参会企业共为毕业生提供10000多个就业岗位,涉及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软件、网络、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类,材料、化工、机械、机电、设备相关、电气、控制、自动化、一体化、生物工程、纺织工程、语言、建筑类、医药、食品类、物理类、统计、数学等专业。来自驻济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共计15000多人参加了现场双选活动。
此外,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招聘现场设立6地市专区、5150创业企业专区、就业见习招聘专区。同时,大会现场设立了就业政策咨询处和免费人才测评处,发放就业促进政策宣传手册近万份,提供了就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近千人次。
一次招聘会解决区域定位
今年,2015届济南生源毕业生(含师范类)约3.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之外地来济就业人员约4万人,济南市就业人数将达8万人。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济南市连续举行“助力中小企业——2015济南高校毕业生大型就业双选会暨就业见习基地招聘会”、“济南市外商投资企业专场招聘会”两场大型招聘会。不仅参会单位层次和质量大幅提升,参会单位和求职大学生的数量均创新高。
目前,单一的专场招聘、社会招聘已不足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效能、出效果的组团招聘成求职者的“新宠”,也让政府开辟新思路搭建更好的平台,吸引了济南及周边城市高校的不少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
“我老家是聊城的,一直犹豫是留在济南还是回老家找工作。这次招聘会可以一举两得,把两地的企业情况都了解一下。”济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刘天鑫说,“1+6”城市抱团招聘的形式可以满足毕业生对区域的理想定位,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可根据从业方向、未来定居城市做出针对性抉择,可选空间增大。
七市共享城市就业资源
去年,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城市已就如何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就业服务一体化,达成了《“济南都市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协议》,联手举办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正是其中一项合作内容。
据了解,“1+6”都市圈可以共享就业服务资源,7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相设置友情链接,1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后,其他6家网站可直接进行链接。7城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在济南都市圈内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咨询就业创业政策、接受就业政策指导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区域内“1+6”城市共同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高校毕业
生就业岗位,积极吸收7城市
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对
获得“山东省优秀高校毕业
生”称号并符合除生源地
限制以外其他条件的7城
市生源本科及以上学历毕
业生,可报考济南都市圈
内各市“三支一扶”基层服
务项目。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济南都市圈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周等系列活动。此外,《济南都市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协议》规定,已派遣回生源地(生源地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城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期内在“济南都市圈”其他6城市实现就业的,无需回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开具同意其到其他6城市就业的函,就业地就业主管部门可直接凭报到证、网签就业协议书派遣该毕业生至用人单位。(本报记者 王晓菲 通讯员 李亚旭)
新闻推荐
济南“体育中考”明日开考4月16日,全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开考,满分60分。其中,初中阶段体育成绩25分,身体形态5分,身体素质25分,运动技能5分。分数将计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总成绩,此次考试...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