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起,本报推出韩国闵氏后人清明来济祭祖的连续报道,在中韩两国引发广泛关注。4日,济南闵氏宗亲会负责人闵伟向本报诉说心声,委托本报寻找一位失联的闵氏宗亲——原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闵令银老先生。
闵繁全是为闵子骞守墓的闵氏后人的直系子孙。他是闵氏家族现存的最高辈分“繁”字辈的成员。他告诉记者,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他的祖辈都住在闵子骞墓旁,为先祖看守墓地,当时的闵子骞墓占地面积很大,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原本的墓地遭到一定破坏,闵氏家族也从墓地迁出。
2000年前后,一位台湾的闵姓后人来到济南,联系到济南闵姓家族的后人。在闵繁全与闵伟的印象中,那位闵姓宗亲名叫闵令银,据说是台湾中山大学的教授,他搜集了许多历史材料,提出了一份重修闵子骞墓的方案。经他的呼吁和文物部门的努力,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耗资180余万元,闵子骞的墓园得以修缮,并被命名为济南孝文化博物馆,墓园西侧的南北道路也被命名为闵子骞路。
“因为新修了墓园,还有了相关报道,闵东浩先生看到报道,来济南联系上了我们,中韩闵氏子孙才能一同祭拜先祖。我们闵氏家族的人都很感谢闵令银老先生,也很惦念他,但是我们已经很久都没有他的音讯了。”闵伟说。
他告诉记者,闵令银教授当初来济南的时候留过一个联系方式,原本他们就是靠这个途径联系的,后来突然就联系不上了,多方打听下得到一个无法核实的说法,闵令银教授好像离世了,他的后代在大陆,但不知道如何联系。
“从情感上来说,我们不想相信这个说法。无论是真是假,我们都希望与闵令银教授的家属取得联系。一方面,我们想向他所做的道谢。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看看老先生留下的方案,共同为修缮墓园出一份力。”闵伟说。 (记者张丹丹)
新闻推荐
4日,清明假期首日,济南景区、墓地周边车流量骤增。经十路上出现大面积压车情况。 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陈延鹏4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济南各地出现市民集中出行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