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一位母亲吐槽学校教育引热议

来源:山东商报 2015-04-09 23:18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一位母亲的吐槽: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吗?》文章在网上流传,这位妈妈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从作业到各种活动,其实不是布置给孩子的,而是布置给家长的,而“减负”,更是让家长“不堪重负”,需要“一个家长辞职回家”才能应付得了。这篇文章,的确反映了一些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说出了一些家长的心声。但是,文中所言问题真的都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吗?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作业?怎样看待减负?记者日前在成功父母大讲堂QQ群里分享了这篇文章,引起大家的热议。今天把这篇文章和家长们的热议以及记者的采访分享给大家。记者王文杰

一位母亲的吐槽: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吗?(有删节)

我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孩子度过了不适期后,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学校与自己上学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孩子们写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业也只需学生上交结合学过的知识手绘的“小报”了。

但是,随着欣喜越来越多,我的烦恼也随之增多。我发现,那些让我欣喜的改变必须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帮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几十倍。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

老师认可的作业需要全家动员

一次,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整个晚上,孩子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蓝蓝的大海和几条小鱼,由于大海的颜色太蓝了,使得小鱼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就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都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同学的爸爸妈妈那么做不对,老师的作业是留给小朋友的,就应该由小朋友亲自来完成,爸妈可以帮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妈做呀!”我耐心地对女儿说。“可是,他们的作业都贴墙上了,我的被老师还回来了。”女儿小声说。

难道老师这份作业的重点不是让孩子享受“画”的这个过程吗?对于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学会“用画笔记录下看到的”、“用画笔还原出脑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点吗?

孩子的作业其实是留给家长的

我发现,很多作业看似是老师布置给孩子的,其实就是布置给家长的。

一天,女儿兴冲冲地抱回来一个大本,是《班级日记》。“这是我举手争来的,下周交。”女儿说。

原来,这个本要装饰一下,老师让同学自愿认领。看到很多孩子举手,女儿也举手了,最终女儿“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

女儿领回来的任务是给每周的周记配一幅图,每个月还要单配一张有主题的图。我算了一下:需要在这个本上画20幅插图。

“这任务你能完成吗?”我问女儿。

“老师说家长可以帮忙。”女儿回答。

这哪是家长帮忙啊,完全就是留给家长的任务啊!那个星期,我每天下班之后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画插画了。

减负来了,家长下班时间必须提前

还有一件事是减负。对于这样的政策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书本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但是,当减负真的来了,我又开始承受不了了。

减负后,学校里所有的兴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学时间大大提前,每天时间不一样,有时下午3时10分,有时下午2时30分。

我的时间一下子被打乱了。

以前是将近下午5时接孩子,虽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还有几个小时能安静地做点事。现在孩子放学时间提前了,尤其是两点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废的。刚吃完午饭心里就踏实不了了,眼睛总是看着时间,生怕自己晚了。

不必和别人一较高低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妈妈吐槽孩子作业的情况,成功父母大讲堂QQ群里不少家长表示:“深有同感”。“笑笑”: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焦虑。“朔朔”:有些作业孩子自己尽心完成吧,却不及人家家长的手笔,每次墙上粘贴的都是别人的杰作。把更多的机会还给孩子吧。再这样下去老师不是看哪个孩子优秀而是谁家父母更有本事。“浩然”:有一次老师让孩子做泡沫手工,我和孩子一起合作做了件自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拿到学校发现有的家长把工艺品都带来了,有的家长用泡沫做了一匹汗血宝马,足足占了教室大半面墙。

记者发现,家长们的吐槽,看似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其实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比如,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希望让孩子去学习、完成,不管完成的好不好,都是学习的过程。可是很多时候家长会插手其中替孩子做,或是为了完成作业,或是为了让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却忽略了家长做得再好却始终不能代替孩子学习和成长这个道理。

家长曹福德表示:“家长代替孩子‘完美地\’完成作业,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攀比心。”“让孩子参与、体验、学习、收获,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一较高低呢?”家长们说。

家长不能越俎代庖

对于家长们替孩子完成作业,家长刘延燕深有感触分享了自己刚刚经历的事情:“前几天我儿子的老师也要求把日记配上照片发到网上,我让孩子自己选了篇感觉写的比较好的日记,然后在手机里找了张读书的照片发在班级群里。我老公还窃喜说:幸亏我学了平面设计,没想到在这也能用上了。孩子才上二年级,他的日记好多都是一句话,像今天我回老家了,我真高兴之类的。我认为只要孩子能把事情表达清楚就行,他还有很多字不会写用汉语拼音来代替呢。而且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很好了,他也没有太华丽的词汇来形容一些东西,毕竟他只是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没想到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班级群里有很多专业的家长,图片做的漂亮极了,再看看孩子们写的日记更服气了,我敢确定那不是出自一个二年级孩子之手的,篇幅很长不说,大量华丽的词语,比喻,拟人句都有,让我记忆最深的那个孩子写找春天的日记,写到春天来了,积雪融化了,我没记错的话今年好像没下那么大的雪吧?更让我感到别扭的是,老师竟然把这篇日记当作模范作文特别提出表扬,还贴在班级里了。这很明显是家长的‘功劳\’呀!这是家长老师共同误导孩子。

“我真的不想抢夺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不想剥夺孩子的想象力,更不想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感觉我不能随波逐流了,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会给孩子一个适度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来完成,即使得不到老师的好评,我相信孩子总会有做好的那天。”

这是一个觉醒的家长,不管别人的孩子一时得到多少赞美,不在“比较”中焦虑烦恼,反而一步一步引领孩子遵循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慢慢长大。

这样的妈妈也有不少。家长宋薇说:“家长不要有完美情结,也不要想着让孩子每次都比别人做得好,关键看孩子每次能收获到什么,家长自身攀比的心放下了,事情就不会这么纠结了。孩子在每次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有这么多好的作业可以学习,是件多好的事啊!别人的孩子没有自我锻炼,自己的孩子却进步了,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孩子的学校让做成长记录袋,好多都是打印的很精美,而我们是手写的,每次有件小事我都会记录下来,贴上照片。虽然网上有卖的相册,但是我感觉还是自己的心意最重要,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家校是一体,不是对立的

家长们如此看待学校教育和老师,那么,老师又如何看待家长?记者采访了从教近10年的济南市舜文中学邵磊老师。

她说,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联手,任何一方无力都是缺憾。这就使家校沟通和理解尤为重要。对于教育,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意愿、需求出发,对学校一些整体性的布局不理解。比如,上级要求少布置机械书写,多布置实践性作业,有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采访黑虎泉周围的市民和参观博物馆,但家长往往有怨言。

所以,家长和学校要相互理解支持才对孩子的发展有益。

减负,已经很多年了,但作为一线老师我知道,减负绝没有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减负,不是让孩子不学习了,而是更广义的学习。家长不要认为减负了,自己也轻松了。减负的孩子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家长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孩子更感兴趣的事情。学校的课业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邵磊说。

说到家校关系,邵磊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界80年代末的《成长的烦恼》电视剧,里面有一集是妈妈麦琪对自己不能参加小儿子本恩的家长会心怀内疚,于是发动了全校的游乐会,妈妈们亲自筹备。法官等各种忙得不可开交的职业女性妈妈都一狠心一跺脚扔下工作全情投入。

“说这些不是为了拿西方社会当榜样,而是里面的家校关系值得学习。学校愿意听取家长意见,愿意给家长共同参与的平台;而家长在能力范围内愿意为了孩子而奉献;学校老师有做不到位的家长可以理解,不光是告告告;家长做不到的可以大方拒绝,不用担心老师心怀芥蒂。”

“至于有些家长说孩子领回任务不好意思不干,是不是可以借机教育孩子要量力而行不乱举手?面对老师的有些询问时不好意思拒绝,是不是可以只当询问,而不是揣测老师是硬性的任务摊派?”“家校应该是一体的,是因孩子教育而结盟的共同体,而不应该是对立战壕中的斗士。”邵磊说。

一位老师给家长的建议

对《一位母亲的吐槽》这篇文章里的母亲,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的小学老师侯淑立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学校做的有不当之处,特别是班主任功利性太强。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的做法是对班主任错误的认可或是推波助澜,长期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养成对妈妈的依赖性,失去努力进取的积极性。

一位小学生,存在缺点或某一方面落后都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比如,一次家庭作业没被评为优秀,或者周记的主题图不完美啦等等。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只要努力了,虽然没被评为优秀,也是值得夸奖的。当孩子的作业求助于你时,告诉孩子:如果由妈妈代替你完成任务,虽然被评为优秀,可是这样的荣誉对你来说是虚假的,像你这样诚实守信的优秀的孩子,心里能接受吗?而且你学不到东西,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更可怕的后果是会产生对妈妈的依赖性,遇到困难会失去努力进取的积极性,到那时,你就永远都不会优秀了!

当然,妈妈不是不管你了,只是不能替你去做,会尽最大可能的帮助你,必要时给你指点。请你记住,妈妈永远是爱你的。

新闻推荐

四月春耕,地主“开犁” 蓝石·大溪地“分田地”开耕仪式即将盛大启动

清明谷雨时节,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万物蓬勃生长,此时的人们愈加向往悠然的田园生活,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亲自播...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位母亲吐槽学校教育引热议)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