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元节,徐康在清理祭奠房(翻拍)点击查看原图作为人间和天堂间的最后一站,殡仪服务处于社会边缘地带。而徐康(化名)作为一名殡仪社工,又是游离于殡仪馆之外的特别角色。也正因此,他用更特别的视角关注关于死亡的一切,并在累进中发生转变,向死而生,转向生命教育。本版文/图记者刘建宇
【天国前一站·哀伤辅导社工】
受访人:殡仪社工徐康
比起“死亡”,现在他更想谈论“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实应该被给与更多关注,因为相比之下,他们发生意外的概率更大,死亡率也更高。”徐康说,希望大家能把关注从死亡转向生命教育,防患于未然。
情绪修复工
1985年出生的徐康,是济南社会工作协会派驻在济南市殡仪馆内的一名社工,主要在殡仪馆完成哀伤辅导项目。
2011年冬天,在济南凤凰山路的一个老旧小区里,徐康遇到一件有些棘手的接运任务。逝者是一位94岁高龄的老太太,她有一个离异且下岗的养女,母女俩感情很深。
“逝者的养女出现了再适应障碍,她不承认母亲的死亡。”徐康说,这位养女身上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比如亲生女儿怎么劝都不理睬,咬定来帮忙的邻居只为“看热闹”被她赶走,离异的丈夫在她口中也变成“死了”。“她断绝了所有内外部的家庭支持网络。”
徐康说,具有较强约束力的传统习俗成为他劝导的切入点。“按照济南风俗,停尸三天后料理后事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重,而及时入殓正是孝敬之道。”在劝导的空当,徐康让逝者的外孙女赶紧到派出所办出了死亡证明。
在边界地带生活
2007年7月从临沂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他,原本在老家泰安当地的街道办工作。考取社工证后,徐康来到济南通过招聘进入济南社会工作协会。“家里有亲戚在人社系统工作,读大学时就选了社工专业,没想到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因为来济南时我已经结婚,而且家里有医生对死亡不害怕,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了殡仪馆。”
这一试就过去了4年,徐康对身边很多事也从不解变成了感同身受。“很多这个项目的社工家人都不知道是在殡仪馆工作,除非在殡仪馆被熟人碰到主动暴露身份,否则几乎从不跟人提起。”徐康将之称为“善意的谎言”,“主要不想他们因为我们的工作承担太大的心理压力。”
关于“什么是死亡”,徐康基本可以脱口而出一个详尽而准确的答案。
不过比起“死亡”,现在他更想谈论“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实应该被给与更多关注,因为相比之下,他们发生意外的概率更大,死亡率也更高。”徐康说,他目前正在着手做一个“生命教育”的课件,里面包含从小孩到老人的诸多养护知识,如何更好地维持家庭生活,以及规避灾难的逃生技巧。“我希望大家能把关注从死亡转向生命教育,防患于未然。”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玉通讯员孔进李健)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