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首日,市中区财政局办公室的小毛不再犯愁了。“原来每周一从单位开车去济南大厦办事,加上找车位的时间,单程就得1个小时。”小毛告诉记者,“现在骑着公务自行车,12分钟就能到大厦。”
这一天是市中区公务自行车试运行的第5天。虽然因系统更新只开了5个站点,但和小毛一样感受到便捷的使用者已有60余人。“申请办理自行车使用卡的人比预想的要多得多,工作人员也是加班赶制。”市中区公务自行车项目负责人周永忠说。
■“全国头一份”
公务自行车采取自助式、智能化管理
记者在济南大厦的公务自行车停放点看到,排列整齐的自行车车桩旁,有一台公务自行车系统终端服务机。在服务机的触摸屏上,可以查询自行车的租用记录、临近站点以及使用卡余额等信息。
记者向工作人员借了一张临时使用卡,将绿色卡片在车桩旁的读卡器上一刷,“嘀”的一声之后,自行车锁瞬间开启。骑上公务自行车,记者驶向最近的站点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只用了5分钟。将车推进车桩,车自动上锁,记者再将卡片在读卡器上一刷,完成了一次“公务骑行”。据介绍,卡片采用实名制,刷卡后,自行车使用的时间、出发点、停靠点以及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将录入系统,而调度中心将根据相关信息调配车辆,防止站点内无车可借,以及站点车满、无处停放等问题发生。
“市中区公务自行车采取自助式、智能化管理,这在全国还是头一份。”周永忠说,自行车运行系统由网络信息指挥中心进行智能化管理,每辆车内置身份识别器,由信息中心对自行车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控。
■更便捷更环保
各单位每天少用两次车,全区将少动用200辆公车
周永忠说,几天下来,公务自行车试点确实实现了便捷交通、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的初衷。而在环保方面也在做着“点滴”贡献。“市中区公务自行车站点目前所覆盖的区域内,1个单位如果每天少用2个车次,全区每天将少动200辆公车。”周永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悉,在第一批300辆公务自行车全部启用之后,市中区将陆续推出第二批410辆公务自行车,站点设置侧重市中区北部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场所。
“公务自行车”这种没有车窗隔阂的出行方式也将成为一条很好的情感纽带,连接着百姓和为百姓办事的人。周永忠说,推行公务自行车,希望可以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起个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社会绿色出行,让自行车出行方式成为新时尚。如果公务自行车运行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或将逐步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王立冰)
新闻推荐
本报5月4日讯(记者 刘钦涛)今晚,济南青年爱乐合唱团成立暨第二届公益青联项目发布仪式在省会大剧院举行。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以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强,副市长张海波,市政协副主席李好臣...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