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4日讯(记者 冯瑜)今天是“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也是立案登记制正式实施首日。截至下午4点,全省共接收诉状3685件,其中当场登记立案3240件。立案登记制正式实施首个工作日,全省法院接收诉状数量与2014年每日平均受理案件数量基本持平。
据省高院不完全统计,截至上午9点30分,在全省各级法院接收的案件中,俗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占了很大比例,有的法院今天上午接收的案件几乎全是“民告官”案件。聊城中院共接收10件案件,其中当场予以立案登记的8件案件全部为“民告官”案件。烟台全市法院登记立案62件,基本全是“民告官”案件。其他各地法院接收的案件中,“民告官”案件也明显增多。截至今天下午4点,全省三级法院共接收诉状3685件,其中当场登记立案3240件、书面告知补正218件、接收材料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受理227件。按照案件类型分,民事起诉2465件、行政起诉220件、刑事自诉99件、申请强制执行896件、国家赔偿5件。另外,不予登记立案9件。
据济南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天下午3点,济南两级法院共接收诉状334件,其中当场登记立案303件、书面告知补正16件、法定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15件,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60多人次。
办理诉讼部分流程
当事人先在自助机上领预约号
根据案件类型在对应窗口办理
在窗口填写《人民法院收取诉讼材料清单》
如果材料没带齐会收到一张《人民法院起诉(自诉、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30日内没有补正将退回诉状
记者见闻
法院转变理念服务更加温馨百姓打官司更容易了
本报5月4日讯(记者 冯瑜)立案登记制正式实施首日,相关人员对此有何感受?记者现场采访了政协委员、当事人、律师、立案庭法官等各方人士。
政协委员陈静法院服务理念在转变
“通过今天的见闻,我感到法院的服务理念在转变,服务也更加温馨。”在济南中院,市政协委员、山东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对记者说,立案登记制在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减少了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访上诉案件的发生。
当事人于女士法院变得更人性化
今天一早,于女士从青岛赶到济南,她要起诉的是一起建设用地纠纷案件。谈起今天立案的感受,她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人性化”。于女士说,今天立案前,她就接到了法官打去的电话,提醒她如果原告中任何一人忙的话,另外一人只要提供结婚证、户口本等能证明两人关系的材料即可,“法官真是为百姓着想。”律师孙尚立案法官不再断案
作为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实习律师,孙尚此前代理了不少离婚纠纷案件。今天下午3点左右,他受当事人委托,去历下区法院姚家法庭起诉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提交诉讼过程仅用大约20分钟。“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立案庭的法官不再审查证据,不再充当裁判者,将裁判权还给审判庭的法官。”孙尚说。
法官彭辉百姓打官司更容易了
“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济南中院立案一庭副庭长彭辉说,“百姓维护诉权的渠道更加畅通。换句话说,老百姓打官司更容易了。”
新闻推荐
■■设置“便民候车亭”近日,纬十二路经七路至经一路段拓宽改造工程开始半封闭施工。由于预留的半幅车道通行空间狭窄,人车混行现象较为严重。为鼓励沿线市民乘坐公交绿色出行,交警与市政、...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