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园因清代著名的“秋柳书社”而闻名记者王锋 摄刘玉民翻阅《济南文学大系》
记者江丹 摄□本报记者 江丹
从远古时期虞舜的《思亲操》,到今天的济南文坛和与济南有关的文学作品,《济南文学大系》仿佛一卷济南文学的“清明上河图”,以400多万字的篇幅,收录历代860多名作家的2000多篇(部、首)作品,完成了对济南文学的一场大检阅、大展示。
自豪:大事一件济南终有自己的文学大系
知名作家刘玉民的书桌有点乱,但那十卷《济南文学大系》却放得十分整齐。今年五一节前,刘玉民收到济南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济南文学大系》之后,便满心喜悦地摆放到书桌上。他是这套文学大系的总主编。
编选《济南文学大系》的念头始于三年前。作为山东第一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刘玉民主持济南文学工作十七年,深知济南文学的丰富和绚烂。但由于年代久远、浩如烟海,给阅读和传承造成了诸多不便,如果能够编出一套选精拔萃、一览古今的大型文学丛书,就可以为济南文学的传承和繁荣,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不少同仁和领导的赞同支持,经过一年酝酿、一年编选、一年出版,终于得到了实现。
谈到《济南文学大系》编选的成功,刘玉民说这得益于大家共同的努力。大系编委会汇聚了国内和省市文学界的知名专家,如贺敬之、张炯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大系》的成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编选中他们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性、群众性的统一,优中选优、传递正能量与倡导丰富性和多样化的统一,确保了《大系》的质量和水平。
遗憾:篇幅所限好作品未能尽录其中
对于《济南文学大系》编选出版的意义,刘玉民说这可以留待读者和历史去回答。对于《大系》本身的遗憾,刘玉民则十分坦诚,说编选这样一套大型丛书,不留遗憾是不可能的,比如,由于时间、眼光以及种种原因,有些好作品没有找到或收齐;因为规模的限制,编选之初便规定各分卷必须控制在40万字以内,由此一些好作品只能忍痛删掉;编选和出版过程中,按照编委会和出版社的要求也做了不少调整和删减,让他和分卷主编们至今感觉心痛。
刘玉民翻着当代诗歌卷说,这一卷中新诗和古体诗的比例当时定的是三比一,现在实际上只有七比一,这就有点失调。刘玉民认为,现在有些新诗既不押韵也没味道,相比起来,不少古体诗倒值得一读。他建议读者多读点古体诗,因为古体诗中更多地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大系》十卷古今收,珠玑满翠楼。”“千年长河添新流,功业复何求?”这是《大系》编选过程中刘玉民写给编委会成员和分卷主编们的诗句。如今,功德已成,刘玉民和他的同伴们可以松一口气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刘阳最近简直被一帮动辄就你们国内怎样怎样的海龟和交到有钱男朋友的拜金女烦透了。闲着没事,瞎嘚瑟什么啊?您没听说过吗,人呐,越缺什么就越爱嘚瑟什么。没胸的人才喜欢用力挤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