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1969年生人,是老济南。个头一般,长相普通,扔人堆里半天找不着。不过在圈里,他的名气可是大得很——只要跟泉有关的,趵突泉水位、黑虎泉喷涌,取水点设置、护城河花草,他经常是第一个爆料的。
哦,对了,忘说了,这个圈指的是媒体圈。
“我家在解放桥附近,骑电动车过来也就10来分钟。”26日下午,在黑虎泉边,老袁擦了一把汗,接着又拍了一张兽头喷涌的照片,“嗯,下午比上午喷得有劲儿”。
“泉不容易,我也不容易,线索都是一个个跑出来的”。他说,每天上夜班是第一要务,其次就是看泉了。每月100多元的电话费,90%以上都是打给媒体。
连续七八年,年年对泉这么个关注法儿,要说不为赚点线索费,那是虚话。孩子在上学,有家需要养,谁能不忙活?不过老袁图的不光是这个。他说,自己为泉水,也是出了力的,“我提了不少建议,有一些经媒体报道后,被采纳了”。
他说,现在最盼的,就是在黑虎泉假山、亭子那边,再建个取水点。“冬天路面有水结冰后,老人们要是从楼梯上下来,太滑了,不好走,容易摔着。”
他还希望大家对泉的关注是长期的,而不仅仅在它喷涌或干渴的季节。“泉这个事大着呢。跟南山补源有关,跟地面渗水有关,跟节约用水有关,跟高楼大厦有关,跟修桥架路有关,要想保泉,干啥事前,就得先琢(泉;泉水喷涌,跟夏天下雨有关,跟冬天、春天、秋天都有关,哪个季节从哪个角度来保护,都是得掂量的事。”他说,泉,不是单个的,跟整个城市都有关。
最后末了,他甚至放下一句豪言:“要是泉能天天喷,我宁愿不赚那个线索费!济南人,谁不巴望着喷呢!不过,我会找其他与泉有关的线索的。呵呵。”(记者王亚妹)
新闻推荐
时报讯 (记者张卫波)6月25日,“博物馆里的宝——馆藏人物画作品展”在济南市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30余幅馆藏人物画精品。此次展出的人物画作品,时间跨度自明、清至近现代延绵400多年,其中不乏仇...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