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马瑛
点击查看原图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尤为关注的话题。在本次的读书会上,分享专家马瑛着重为会员们解析了《读懂孩子》一书中“学习动机”篇章,为家长分析好成绩的来源。
2015年6月13日,由山东商报和济南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好父母”读书会在济南市图书馆地下一小报告厅进行了本年度第8次分享活动,继续分享图书:《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作者: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本期主讲:马瑛,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20年,参与编著家庭教育丛书《牵手两代》。文/记者王文杰马滟宁图/记者马滟宁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
马瑛提醒:孩子认知的发展和学习紧密相联,孩子的学习过程靠动力驱动,这个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很多智力上没有问题的孩子,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取得好成绩,症结便在于学习动机出了问题。
孩子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来自于外部。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会随之上升,只有学习动机在下降。如果引导得当,孩子的动机才会开始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同时,孩子对成绩好坏的分析影响了学习动机;而父母的期望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读懂孩子》
马瑛: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认同、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都属于外部动机。有外部动机就有内部动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内在部分相对较少,需要成人的不断激发。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孩子身边否定性的评价增多,学习动机开始不自觉的下降,但这种否定情绪更能促使孩子深入自己的内心,全面的认识自己,从过往盲目的自信中变得现实。《读懂孩子》书中给出了激发动机的妙招:首先,在孩子年级较低的时候,可以通过奖赏和合适的评价调动他的外部动机;引导孩子慢慢发现内在的学习动机继而形成“我要学”的观念,让外在动机发展成为内在动机。其次,要重视反馈并给予孩子及时具体的评价,表扬赞美不能笼统,且描述过程不带评价意味。其次,给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任务,平静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同时,当孩子遭遇失败时陪伴其分析原因,并尽量将失败归因到努力程度,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孩子在为成绩的成败归纳原因时往往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如自身的努力为可控因素,因糟糕天气导致的不良情绪则为不可控因素;同时还可分为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如一个人固有的能力是稳定因素,而运气等则为不稳定因素。
所以,家长应该明白,如果孩子将成败归结为内部可控制因素,那么对于他们的学习动机来讲是最好的,因为这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父母应尽量引导孩子将学习动机归结为内部可控动机。反之,过度归因为不可控因素的孩子,则是已将学习动机不自觉的变成推卸责任的方式,不利于其成绩的发展。
唤醒孩子的生命内力才是教育的总目标
马瑛提醒:家长想要孩子上好的大学,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一生强大自信快乐吗?但再有名的大学不过是一个牌子,而不是保险柜,只有孩子的内在动力觉醒了,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股力量,一是我们表面看得到的肢体力量,叫生命外力;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生命内力。人的一生强大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则取决于心理内力。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最大的失误,就是把每天完成作业和将来考上哪个大学这样的小目标当成教育孩子的大目标,而没有觉悟到通过教育唤醒孩子的生命内力才是教育的总目标。其实,只有让孩子的内力觉醒了,赋予他一生使不完的巨大力量,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马瑛:一个家长说“现在的孩子总是抱怨学习辛苦,我小时候学习很好,也很用功,但没觉得学习苦,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是否唤醒了孩子“心理内力”的问题。一个人想要取得傲人的成绩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不记得其中的辛苦,说明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心里愿意做这件事,乐意做就会不觉其苦、累;而现在的孩子抱怨学习时间长抱怨过程艰辛,原因在于他为学习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源自于家长的要求,属于外部作用而非内力。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唤醒其“心理内力”,提高“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6月14日,广汽本田凌派巅峰试驾营走进美丽的济南,伴随着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活动顺利拉开了帷幕。作...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