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趵突泉水位降至27.32米,比6月14日又下降了7厘米,下跌势头依旧凶猛。与此同时,卧虎山水库也加大回灌补源力度,每天回灌量从20万方增加到30万方。但是也有市民心里打了个问号:回灌补源管用吗,为什么回灌这么厉害,水位依然在下跌。记者王新超
回灌30多万方水趵突泉水位才涨1cm
针对市民对回灌补源的问题,记者也进行了采访。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济南市就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2001年到2002年,水利部门对卧虎山水库放水至玉符河补源进行了人工回灌试验。
第1次回灌补源试验在2001年汛期的8月份进行,放水12 天,补水量800万方;第2次回灌补源试验在2002年枯水期3月份进行,放水15 天,补水量900万方。
其中,第1次人工回灌试验期间,正处于汛期,地下水位呈上升状态,根据试验前5 天的观测资料,在自然状态下趵突泉地下水位日均升幅0.017 米,而试验期间实测上升值为0.45 米,扣除自然升幅0.22 米,则第1次人工回灌直接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值为0.23 米;第2次人工回灌试验处于枯水地下水位下降期,根据试验前5天的观测资料,在自然状态下趵突泉地下水位日均降幅0.01 米,而试验后实测值反而上升了0.10 米,加上自然降幅0.15 米,则第2次人工回灌直接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值为0.25 米。
从两次回灌实验中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回灌约35万方水,趵突泉地下水位才能上升1厘米。
今年回灌15个大明湖至少让水位增加54cm
至于回灌补源的水多长时间才能到趵突泉,根据1997年济南市做过的一个测试。当时研究人员通过在玉符河沿岸水井释放微生物纤维毛壳菌示踪物,5到8天即可在趵突泉、黑虎泉等泉池中检出该物质,而且剂量较大,这说明玉符河一带地下水与群泉之间的连通性较好。而记者从济南市水利局了解到,截至昨日,卧虎山水库总共放水补源约1900万立方米,这一补源总量相当于15个大明湖的容量。依照上面的数据推算,这些补源水,至少让趵突泉地下水位增加了54厘米。
既然回灌补源让地下水位至少拉高半米多,那为什么现在趵突泉还面临停喷危险呢?工作人员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去年雨季降水太少,导致去年秋冬季节趵突泉水位比平常水位低。要是没有回灌补源的话,趵突泉现在已经停喷了。正因为如此,济南市目前仍在加大回灌补源的力度。
玉符河每天补源30万方水
昨天早晨,记者来到玉符河对为保泉而采取的回灌补源进行探访。据了解,1958年卧虎山水库开始建设,在这之后玉符河一年四季大多是一副干涸的状态,只有雨季泄洪的时候河水才多起来。而昨日的玉符河中水并不少,有的河段较为宽阔,像一个局部的“湖面”。
记者王新超
玉符河有“72漏”
水流从卧虎山水库出来,沿着玉符河向西北流淌,沿途记者看到,无论是在宅科桥段,还是在相家桥段,乃至到了国道104线南北桥下,河水都在一直地流淌。
住在相家桥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济南市有72名泉,而“在玉符河有72漏,当地人都知道。玉符河河道多为河沙,有利于河水下渗,同时还能对水起到净化作用。”
根据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份名为《济南市玉符河回灌补源保泉研究》的资料,回灌补源保泉工程“在玉符河上中游兴建。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局部地段为奥陶系灰岩,河道渗漏严重,是进行回灌补源的最佳地段”。该工程“以玉符河为补源区,在玉符河兴建4道拦河坝,滞蓄水流,增加河水入渗,补充泉域地下水,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保证泉群正常喷涌。”
卧虎山水库暂取代黄河水补源
据了解,面对严峻的保泉形势,济南市于今年2月3日开始借助卧虎山调水工程从田山灌区引调黄河水至玉符河补源。从4月1日开始,济南市加大回灌补源力度,玉符河补源从每天10万方逐步增加到每天20万立方米,以尽力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济南市启动卧虎山水库增容工程。该工程于4月28日正式开工,为保障施工条件,卧虎山水库自4月22日起每天放水20万立方米,向玉符河渗漏带补源,暂时替代了此前从田山灌区引调黄河水至玉符河补源这一途径。而昨日,济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6月10日起已经将放水补源量从20万方/天增加到了30万方/天。”
补源加量,玉符河水流得更远
据济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卧虎山水库水位低于溢洪闸,所以目前卧虎山水库并不是从溢洪闸放水,而在通过位于水库大坝北侧的放水洞。在这30万立方米/天的补源水中,有一部分是通过玉符河卧虎山调水工程的双向管道自流,在玉符河沿岸预留的出水口进入玉符河。
据了解,根据补源水量大小的不同,玉符河中的水流停止的地点也不同,水量小的时候,可能不到中国重汽附近的玉符河段就已经基本看不到了。不过昨天记者探访看到,一直到国道104线南北桥下,依然有水流,而这正是因为近日卧虎山放水量增加引起的变化。“玉符河沿线一直到罗而村附近都是渗漏带,只是宅科-渴马渗漏带渗漏效果最好,在它的上游位置补源也同样起到相同的效果”,济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山东省水文局研究员商广宇:
应急补源不如少破坏渗漏带
山东省水文局研究员商广宇表示,济南市保泉应该集中在东南部。“包括章丘的巴漏河、历城区的巨野河,还有刘公河、石河、大辛河、窑头大沟、羊头峪东沟、羊头峪西沟、广场东沟、广场西沟、兴济河等都是渗漏区域,有利于地下水源的涵养。”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保泉和补源应该是大面积的,而不仅仅是在个别“点位”上,“最重要的还是让泉水补给区回归大自然,减少人为的破坏。”遗憾的是,截止到目前,济南市24个重点强渗漏带中,仅剩14个还处于近自然状态。针对东南部保泉的建议,济南市目前也在加强相关工作。
将大明湖的弃水引到广场东沟源头,并蓄水成景的历阳湖景观工程已于去年底正式完工。按照原有计划,目前历阳湖景观工程形成的3个蓄水坝,共可蓄水4万余立方米。而除可形成一个景观工程外,历阳湖每日还可通过下渗补源近1万立方米。
大辛河进行综合治理后,将在沿线设置多座水坝,并通过凤凰路原水工程引水至孟家水库,加上已实施的五库连通工程,每日可实现补水12万方。记者王新超高玉龙
新闻推荐
昨日,在黑虎泉景区取水点,一位老人带着多个水桶排队等候取泉水记者郑涛摄点击查看原图降水不少咋还告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