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霞
和崔鸿志一样,贾树民也在济南打拼了好几年。
大学毕业后贾树民进了一家食品公司做企划。在这家公司,半年一个台阶不到三年,他就做到了公司销售副总的位置。
市场营销是件很锻炼人的事,市场如战场。每天面对的就是如何实现业绩,紧张打拼是常态,当然与之对应的是相应的回报,业绩越好收益越大。
就在营销做得越来越驾轻就熟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贾树民却忽然开始思考一个对自己来说堪称严肃的问题:这辈子就这样一种状态过下去吗?青春就这么用于拿来实现营销数字吗?
忽然有一天,在公司同事们极为不理解的诧异中,贾树民递交辞呈打起行李回了青州。更让人不为理解的是,在城市一隅他开起一家很小的铜艺铺子开始了全然不同的另外一种状态的生活。
和贾树民乍一接触,就能感知他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在他看似与世无争淡然随性的生活态度之下,却是一颗目标明确追求笃定的心。
问起贾树民断然辞职的理由,回答:我大学学的是煅铜艺术,爷爷做了一辈子铜艺,受其影响我从小就喜欢,铜艺是自己心中已经扎根的梦想。
“这辈子我就是要做个铜艺人。 ”
2008年贾树民的铜艺作坊开张,当时青州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店铺,铜艺还不为人所知更别说消费需求。
贾树民每天睡到自然醒,到了店铺先泡一壶茶悠载载喝着。这样的日子一个月两个月还好,一年两年下来,他不急朋友们替他着急了,这哪是做生意?!有朋友问他:一个月收入多少?回答没收入。一年收入多少?回答:零收入。两年了共卖了多少件?回答一件没卖。贾树民回答得淡然,听的人张大了嘴巴收不回去。他倒回过头来劝人家:不用着急,我已经做好五年不开张的思想准备,干销售赚下的买房的钱,够我赔上五年,五年不开张再说。
好在皇天不负耕耘者,第三年贾树民一年赚了800块钱,在别人看来这点钱少到可怜,还不够一个月房租,但是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与自己五年不开张的预期短了两年。
而且,他的每件作品售出之后总会给他留下一个回头客。通常情况下,喜欢铜艺的顾客辗转找到他的工作室,一下子就被眼前的东西吸引,放下这件拿起那件,爱不释手欣赏半天,离开的时候几乎全部收走。
即使如此,依然没能刺激起贾树民拼命多赚钱的欲望,这在许多熟悉他的朋友看来,算是他的一大缺点。
有顾客找上门来,拿出一件器具让他照着样子批量打制。他看了摇摇头,我不喜欢做批量的东西,更不喜欢做没有创意固定模式的东西。人家奇怪地看他半天:不都是赚钱吗?他都说,我只做出自我自己创意的作品……
贾树民说,只有出自自己创意的作品做出来后才是有生命有灵魂活的东西。
在他那因强直性脊椎炎摧残得略显残疾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艺术家骄傲的心。
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贾树民:他是个蹬一辈子自行车也不会羡慕别人开宝马的人,他就是啃一辈子凉馒头也不会为此而把自己变为制铜器机器的人。
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会一连三个月不摸一下锤子。灵感来了饭不吃觉不睡跟他讲话亦无心回应,进入痴狂状态的时候正是他出作品的时候。
时间长了,一些老顾客摸清了贾树民的脾气。想要什么会和他把自己想要作品的大概讲给他,最好把这样的东西希望表达怎么的文化内涵阐述出来,他会定定地听着,亦不回应。没感觉他绝不动手,忽然有一天他通知你去看作品的时候,基本上是件让人一见欢喜惊讶的东西。
在位于南营街的非遗传习所里,贾树民看上去是最懒散的一个。了解了他会明白,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人,遵从的不是利益的指令,而是灵感的驱使。从贾树民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为铜制艺术而生的骄傲和一个艺人视艺术为生命的尊严。
新闻推荐
□陈道兴晨曦初现,东方欲晓。青州古街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街道静穆、洁净、沉寂、旷远。街上行人,寥若晨星,是晨练人们的身影。晨光下,墙上“诗配画”的《青州十景》砖雕和民居门楣上的招牌匾额,...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