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莱芜:三个坐标 “一体化”先行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7-30 23:27   https://www.yybnet.net/

■“一圈一带”《规划》实施推进系列报道④

□本报记者高翔

“在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率先突破,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济莱协作区的建设被寄予厚望。努力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国钢铁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莱芜发展的“三个坐标”。

济莱协作两地“同城”

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战略部署,并将济莱协作区作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同城化”是对济莱协作区提出的目标,一年多来,以交通、通讯等同城化作为突破口,济莱两地发生着显而易见的变化。

“原来济南到莱芜票价近40,周末来回一趟也觉得有点贵,现在济莱城际快客票价20,两个半小时到家,我现在隔周就回次家,很方便。”刚来济南工作的小伙儿魏凯说,“现在莱芜、济南之间市话也一样钱了,我调来济南工作都没换手机号。”

除了济莱城际快客的开通,其他路网提升工程也在加快推进实施。济莱公交卡实现一卡通用、互联互通,济莱高速限速提高了10公里/小时,快速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济莱城际铁路也列入区域规划并通过国家批复,预可研编制基本完成,城际铁路建设平台正积极研究筹建。两地通讯取消长途费、漫游费,通讯资费享受市话标准,莱芜科教频道和济南都市频道分别在对方落地开播,两市广播电视交叉落户、通讯并网升级和一体化改造正在运作。

交通及通讯的改变让老百姓最直接、具体的体会到了“同城化”带来的改变,不仅这些显而易见的,更有看不见的改变。

户籍同城绿色通道的开辟,实现了两市居民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两市人口户籍实现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理。

此外,省政府批准设立山财大莱芜校区,两市110所中小学组建了教育发展联盟,莱芜市多家医疗机构与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省城知名医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莱芜市居民医疗保险可在济南28家医院异地就医和联网结算,这些改变一一实现。

在推进资源配置同城化方面,两市共同组建了物流发展联盟、旅游发展联盟、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旅游、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为做好重点产业的对接合作和转移承接,莱芜市加快济莱民营经济科技示范园建设,并深化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推进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项目。

转调升级钢城转型

莱芜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全市钢铁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近45%,一钢独大、重化特征明显是莱芜的现状。受钢铁市场持续低迷、钢铁产品结构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转调发展是莱芜应对新常态的必由之路,也是莱芜正在做的。

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莱芜当前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市在建大项目280个,总投资1200多亿元,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占在建大项目的48.6%。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汇丰新能源风洞实验室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是当前的重点;五矿钢铁物流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上莱钢特殊钢升级改造、莱芜电厂百万千瓦机组、环球V6发动机总成等一批传统产业提升项目,成为落实“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策略的“先行军”;雪野水库增容及生态湿地、山西中南部铁路莱芜段建设、大汶河综合开发、市医院改扩建等一批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去年全市246个竣工投产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70多亿元,拉动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5.6个百分点。在钢铁产业质效提升和规模稳定的情况下,莱芜市非钢产业占比由56.5%提高到5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17.4%提高到18.7%,服务业占比由37.8%提高到41.1%。

民营经济在莱芜经济结构转调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莱芜市出台30项配套措施,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莱芜市目前每年新增私营企业3000多家、个体工商户1万多户,新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民营经济主体增幅居全省第4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1.2%。

推进落实是重点

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是各地发展的共识,“先行先试”的氛围使得莱芜的改革更“大刀阔斧”。莱芜市去年确定了20项重点改革任务,今年又确定了30项重点改革任务,并设立“改革创新奖”,将推进落实作为最重要的关注度。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莱芜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85项压减到97项,压减幅度达80%,成全省首个行政审批事项压减到百项以内的市。实行大项目联审联批、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建设工程报建“一本通”等制度,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在4个工作日以内,现场办结率达到80%以上,不断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抵押融资贷款、土地规模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是莱芜市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重点。目前全市82%的村已完成确权登记颁证,13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抵押贷款200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面积占27.35%,登记注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257家、联合社1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9家,这一领域的改革,莱芜也走在全省前列。

此外,在深化企业及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上,莱芜也做了诸多尝试。引导部分老企业通过资产转让、项目合作等形式,与国有大型企业或民营强企进行合资合作。建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全部进入交易中心办理,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依法规范化、全程网络化、监管电子化,避免权力寻租。

新闻推荐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市县督察员全覆盖

□记者杨学莹报道本报济南7月29日讯山东省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工作会议今天在济南召开,新聘13名、续聘20名城乡规划督察员,新增35个派驻县(市),他们将在8月份陆续赴任。至此,山东...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莱芜:三个坐标 “一体化”先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