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高标准的商务楼宇为市中区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强区提供了载体支撑
△祥泰广场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新金融中心所在地
△市中区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支撑发展。图为中海环宇城
△市中区辖区内金融机构及网点达到280余家,密集度全省领先
绿龙环抱新市中□匡松报道◆以“高举”为定位,主动把市中放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衡量,瞄准全国发达城市中心城区第一方阵,找准定位,拉升标杆,以新的思路举措引领和推动全区发展;
◆以“高打”为战略,强化实干精神,树立改革思维,创新工作措施,大胆尝试加快发展的新路径,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马桂路朱振
◆导读:今年上半年,市中区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升、逆势增长。1-6月份,预计实现GDP370亿元,增长7.8%。完成区域税收91.9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3亿元,增长11.3%。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7亿元,增长16.1%,;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并呈现逐月向好的趋势。
适应新常态,不能单纯看速度变化,更要立足于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措施强化,市中区把握新形势,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的时代要求,开阔思路、拉高标杆,提早部署、迅速行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各项指标再攀新高;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九曲村拆迁、搬倒井拆迁、西外环拆迁等一些“难啃的骨头”得到突破;产业招商成效显著,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新兴金融机构集中签约落户;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办公资源整合、公务自行车摆渡、办事流程精简、城管执法力量下沉等改革举措全面铺开。全区呈现出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造“四大中心”发展主阵地
在济南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济南市的发展定位于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作为济南市中心城区,市中区围绕“四大中心”建设,突出优势、强化支撑,全力打造发展主阵地是必然要求,更是责任之举。市中区主要领导同志表示,下一步要对照全市打造“四大中心”的指标体系,结合全区实际,全面对接落实,努力推动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率先发展。
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以经济提质增效为中心,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巩固壮大服务经济,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聚集度,努力打造以金融商务为主导,资源集约、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打造现代金融的新高地。依托金融资源优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山东新金融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新兴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民间资本管理等现代金融业态,努力打造区域金融营运管理高地、金融资产交易高地、新兴金融创新高地。
打造现代物流的制高点。坚持“网络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瞄准物流产业链条高端,大力发展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信息处理等高端物流,积极引进建设物流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呼叫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努力抢占全市物流产业的“制高点”。
打造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坚持产学研一体发展,以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为依托,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等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济南大学创业学院、创客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努力打造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新形势新优势
新机遇新路子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新形势下,市中区的优势和挑战怎么看?
对于市中区来说,在全市经济中的首位度还不够高,虽然在服务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方面具备一定比较优势,金融业优势突出,但是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等是薄弱环节,科技创新实力不强,物流业有待突破,如何找准在打造“四大中心”中的定位,至关重要。
在市中区委书记朱红方看来,把握新形势,要科学分析存在的新机遇。
从发展基础看,市中区是省会中心城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市中区立足于全市、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结合自身特点优势,确定了全区发展的目标方向、基本路径、四大战略、三区布局,符合中央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符合市委的要求和市中的实际,已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共识。2014年,市中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省内各县(市)区中列第六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及4个直辖市共29个中心城区中列第十位。今年市中区的财政收入将突破90亿元,明年过100亿元,这为市中区对标全国先进、树立强区标准、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现实的发展条件看,济南市把老商埠片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上升到全市战略,将会出台片区整体规划,加大推进力度,为市中区破解百年商埠复兴难题创造了难得机遇。与兄弟城区相比,市中区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受实体经济波动影响较小,通过谋划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街)区、签约7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高标准规划打造山东新金融中心、积极引进电子商务领域龙头企业,在特色园区、文化创意、新兴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具备了抢先发展的条件,赢得了发展先机。同时,市中区承载了一批全市重点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加大投资强度、加快改造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全市的发展氛围看,济南市提出的成立专业机构统一负责全市旧改棚改、成立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引导基金、深化改革推动简政放权等措施,将给市中区加快老城改造、发展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带来新的政策机遇。
“总的来看,面对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结合文章,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朱红方说,市中区在环境大改善、产业大振兴、经济大发展、实力大增强、民生大改善、社会大进步中要助力“现代泉城”建设,实现市中区的各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先进位。
更高标准打造产业集群
面对济南全市轰轰烈烈的发展大潮,市中区率先作为、主动作为、大有作为。服务和引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是市中区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对市中区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市中区,怎么办?
市中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做好“保护与发展”、“调整与转型”两篇文章。
努力推动率先发展、更快发展,就要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新型工业,聚集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产城融合、全域统筹、协同发展,以北部核心区为税收主产区,以中部拓展区为项目主战场,以南部生态区为生态主载地,构筑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北部核心区重在调整提升,加大老商埠片区保护性开发力度,加快老商埠一期建设、二期规划,打造城市窗口和济南名片,加快英雄山等特色街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新兴金融等业态,努力让老城区展现新气象。中部拓展区重在加快发展,引导产业、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不断聚集,加快6大重点片区建设和44个旧村改造,打造职住平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南部生态区重在保护开发,以玉符河沿线区域为重点,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依托,精心建设“四圈一线”都市农业观光带,打造绿色安全屏障、农业景观长廊和农村发展亮点。
聚焦特色产业,依托山东新金融中心集聚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全力抓好17个特色产业园(街)区建设,加速启动7个文化产业项目,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楼宇经济,继续提升楼宇入驻率、注册率和税收贡献率,围绕楼宇“集聚度、关联度、创新度”,研究制定扶持鼓励政策,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全力做好新建楼宇招商引资,推动楼宇经济从“三率”向“三度”跃升。
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机制,全力打好创卫成果保卫战,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章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营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要扎实推进法治市中建设,研究出台政府“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依托新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啃掉硬骨头释放新活力
“当前稳增长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投资增速趋缓、税收收入增幅放慢、财政增收压力加大、民生刚性支出增加的困难和压力下,既要充分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又要从困难中坚定信心、看到机遇,在新一轮的稳增长道路上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市中区区长王勤光说,上半年市中区取得了明显成绩,总体形势较好,但下一步面临的压力依然非常大。在已经充分挖掘优势实现大发展的情况下,市中区下一步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从何而来?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招商引资是全区工作的总抓手、经济建设的生命线”,市中区从自身发展中早已得出了答案。
今年是市中区的“项目建设年”,市中区正全力推进兴隆、鲁能领秀城、南北康、九曲、文庄、大庙屯等六大片区拆迁建设。继续攻坚克难,全力破解二环西路南延、二环南路工程征收拆迁剩余节点。加快推进二环东路工程征地拆迁,同步推动搬倒井、小岭片区拆迁改造,并计划尽快启动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从民生大局出发,扎实推进四里村、双龙旧城更新项目和经四纬一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旧村改造,扎实作好搬倒井、小岭、七贤、杨庄等项目的规划策划,推动山水集团厂区搬迁改造,辐射带动周边岳而、魏家等5个村庄的整体开发,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统筹利用全区可改造的地块、可盘活的楼宇、可释放的载体,精心策划一批关系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做好山东财经大学地块、济南宾馆、上新街、城顶街、机床一厂等片区规划策划,为全区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
招商选资上,市中区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引进高端项目、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在抓好传统产业“补链招商”的同时,更加突出新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先进制造业上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招商;将招商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型民企,重点盯紧港澳台、日韩、欧美等重点区域和京沪苏浙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
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组织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对区内的新楼宇、老厂区、旧厂房以及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等招商载体进行包装策划和积极推介,通过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代理招商、产业招商、网络招商、协会招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
“面对新形势,对标定位,再创发展新优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朱红方说,济南市委提出“打造四大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目标定位,既是对济南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又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全面部署,市中区必须研究好、分析好、落实好,主动寻找服务、服从全市战略的切入点,坚持“高举高打”的工作要求,推动市中区向全国发达城市中心城区第一方阵迈进。
新闻推荐
作为全省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山东唯一一家国家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济南云计算中心的核心装备全面采用了自主...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