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思凯
本报通讯员侯婷徐宁
“改成电窑后,一个月能节省2万多元,一年能减排二氧化碳2970余吨,二氧化硫9.35吨,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丰收。”日前,跟记者谈起煤窑炉改电窑炉一年来的变化,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分兴奋。
企业实惠的背后,是供电公司的多重努力。为破解煤烟污染难题,促进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淄博供电公司在冶金、建筑、陶瓷等生产领域全面推广电锅炉、双蓄能空调等电能替代技术。截至目前,该市替代企业已达到78家,电能替代电量突破2.4亿千瓦时,年耗标煤节约9.3万吨。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七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全国第一,这是当前山东能源消费的现状。在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等条件制约下,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电能替代战略,成为山东加快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的现实选择。
围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国网山东电力加快推进终端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在以电代煤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加快清洁能源供热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青岛建设供热非煤化示范区,首批建设37个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推广面积达到1830万平米;在济南市利用外电入鲁通道输送远方来电,创新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政府与民营资本合作等管理模式,力争煤改电采暖面积超过一亿平米。
山东电力已由原来的“送电工”,变身能源消费服务方案提供商,这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尤为显著。山东电力加快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以电代油,青岛、临沂等5城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时,青岛市电动公交车数量占比超过20%,构建“三纵一横”快充服务骨干网络,车辆行驶11757万公里,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如果说以“清洁电”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着眼山东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有益探索,那么为客户送去“快捷电”,就是国网山东电力落实稳增长和便民、便企的具体行动。
15天,比预计时间缩短90%!这让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办公室的负责人喜出望外:“原以为渔港工程供电方案变更至少要等3个月,没想到2周就办妥了!”潍坊渔港工程是山东省和农业部“十二五重点渔港建设项目”,早在去年底,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就研究确定了供电方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7月18日,滨海新区提出加速建设渔港工程,10月底必须达到用电条件。
面对突发情况,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当天就将该项目纳入“绿色通道”,随后,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评审、批复等一系列业务在省市区供电部门之间高效流转,快速推进,仅用15天时间就全部办结。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绝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供电企业应对经济下行、深入挖掘潜在需求、主动服务经济增长的务实举措,也是面对客户多元化需求,变‘以业务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实践。”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蒋斌向记者介绍说。
“后台为前台、上游为下游、全员为客户”,是当下国网山东电力客户导向型“大服务”的核心。以“客户上电服务时限”这一指标为例,山东公司将其分解为8项后台支撑指标,分别由规划、建设、检修、物资、调度等部门承担,纳入其专业对标和业绩考核,强化了各层级、各专业后台对前台服务的主动支撑能力,提升了服务效率。
一组用电数据的“升”与“降”,直接反映了客户导向型服务的成效:今年1到7月份,山东全省累计完成送电容量2191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7.78%;全省带电作业达11.25万次,同比增长190%;与两个增加相对应的则是“四减”:全省高压业扩时长同比压减4.63天,消除低电压8.5万户,供电质量投诉同比下降37.5%,减少停电504万时户。
新闻推荐
□记者王新蕾报道本报济南讯8月20日下午,首届滇鲁金融合作产融对接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副省长夏耕出席会议并讲话。夏耕指出,长期以来,云南与山东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随着金...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