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代玲玲
外贸下滑,是目前山东经济面临的一个巨大压力。近日,山东省发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从积极扩大出口,着力稳定进口,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大财政、金融、信保支持力度,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21条政策措施。
企业将获真金白银支持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外经外贸座谈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曾透露:“虽然山东有2万多家备案中小企业,但一直没有出口业绩,我们要帮助这些企业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尽快做好进出口业务。下半年,山东省将与金融机构一起,建立贸易融资风险补偿金,通过银企合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如今,这些支持措施都在《措施》中得到了体现。《措施》明确,为推动中小企业和重点企业扩大出口,山东省将按属地原则将目前没有进出口业绩的2.3万家企业分解到各市和县(市、区),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全省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切实解决重点进口企业融资缺口问题,努力增加出口规模。
此外,《措施》提出,为支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对全省重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项目,优先纳入基金项目备选库,利用省、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力争加工贸易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由目前的16.3%提高到25%以上。
扩进口着力点转向消费品
山东社科院一位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山东省进口形势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的经济发展由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市场需求确实在放缓;二是一段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因此进口下跌可能是长期趋势。
针对山东省而言,由于资源性商品进口占比偏高,所以受大宗商品进口波动影响更为明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12大类重点资源能源性商品进口减少204.5亿美元,下降52.9%,拉低全省进口29个百分点。
因此,未来山东省将扩大进口的着力点转向消费品进口。《措施》明确提出,将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增设5家口岸进境免税店,扩大免税品种,促进境外热销产品消费回流。争取国家批准青岛、潍坊、东营等市设立进境肉牛屠宰口岸,增加山东省鲜活畜产品进口。
加大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贴息支持。扩大《山东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范围,增加省级进口贴息资金规模,提高贴息比例,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覆盖面。积极组织符合条件进口企业申报国家进口贴息,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支持境外开发资源回运进口。支持境外投资企业用好国家“走出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向国家争取资源性产品进口资质和配额,重点扩大铝矾土、铁矿砂、木材、棉花、原油、天然橡胶等资源回运进口,对回运省内的紧缺资源运保费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口原油使用和进口资质。支持东明石化、东营利华益、垦利石化等10家地炼企业尽快获得国家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力争2015年年底前获批进口原油使用额度5000万吨。
培育外贸出口新优势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是此次“山东21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措施》提出,2015年认定10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与中小企业开展“一对一”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增强中小企业承揽国际贸易订单能力。对认定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通关、检验检疫、结售汇、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环节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措施和服务。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2015年重点培育30家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5个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10个省级公共海外仓、8个跨境电商培训基地,支持跨境电商创新、设计研发、平台搭建、营销推广、中小企业电商孵化、仓储物流、宣传培训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与重点电商企业合作设立“互联网+外贸”合作基金,增强跨国采购商吸引力,提高中小企业网上接单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济南市、青岛市为国家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争取国家批准济南市、青岛市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争取国家批准临沂商城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认定即墨国际商贸城、烟台三站市场等2家市场为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并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新闻推荐
□记者高晓雷报道本报济南讯记者从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了解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届济南泉水节,景区将推出多项市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放荷灯活动将于8月20日(农历七月初...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