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人的身影,有时在校门口为放学的孩子们安全执勤,有时在学生家里和家长交流关爱孩子的情况,有时在烈士纪念碑前给同学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他就是该街道的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关工委常务主任井兴远。20多年来,他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一份神圣职责,倾心尽力和广大五老一起开拓创新,不断取得关心下一代工作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被大家称为关心下一代的“老义工”。
以身示范抓好队伍建设
1994年,关心下一代组织首次在乡镇设立,党委就把关工协会副主任的担子交给了井兴远。2006年春,井兴远从机关岗位上内退了,又被任命为街道关工委常务主任、聘为区关工委副秘书长。对领导的安排,他又欣然接受了。他既要上班,又要照顾瘫痪在床妻子、还有年迈的岳父和幼小的子女,负担可想而知。但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硬是将这个担子挑了下来。要履行好职责,就得先抓好队伍。而他的举动本身对“五老”就是一个榜样的力量。很快,他在机关、教育部门的离退休老同志中组织起有威望、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近十位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革命烈士亲人参加到关工委队伍中来。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需要,井兴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先后建立了街道思想道德教育小组、法制安全教育小组、五老网吧监督员、松长青演唱团、创建五好关工委领导小组等组织,并在各村居、学校相关单位全部建立了基层关工委组织,还与所在该街道大学科技园高校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形成了关工委工作网络体系。并做到在干部调整、村居换届后及时调整补充,使关工委组织不断档,人员不缺位。
挖掘资源搞好革命传统教育
井兴远十分重视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早在1985年,他就和烈士后代建议为全县唯一的“一门三烈士”建座纪念碑,党政组织给予了采纳和落实,改变了“烈士陵墓草中没,虽来祭奠难激情”的情况,使这座纪念碑被列为长清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齐鲁百年名碑”。在此影响下前大彦、范庄村也为本村的“一门双烈士”建立了纪念碑,成为街道内一批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为使革命先烈事迹能够更广泛地深入到青少年心中,他骑上自行车不辞辛苦寻访革命烈士亲人、生前的知情人,查阅有关史料,撰写出了《一门三烈士,豪气塞天地》、《鲜血洒在团圆时》等,发表在《长清报》、《济南时报》上,后被编入《齐鲁百年名碑集》、《济南文史存珍》和区关工委编印的《长清革命斗争史选》,发放到全区各学校成为爱国主义的校本教材。利用这些资源,每年清明节期间他都和关工委五老一起,组织中、小学师生到烈士纪念碑前进行扫墓,并亲自为青少年讲述街道70位烈士的事迹和生平,结合本区本街道建国后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开展了系列的国魂教育。这些年来井兴远亲自做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报告达4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近3万人次。
针对实际全面关心青少年成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井兴远经常深入学校、村庄、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结合遵纪守法的正反面典型案例,井兴远组织开展了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制教育。为了普及法制教育,他和区关工委法制宣讲组先后到街道内的中小学分别进行法制教育报告,还总结出青少年遵纪守法从“二十不”做起的具体要求,分发到各学校、各村居关工委,共同创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达到和巩固了崮云湖多年来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的成果。同时在每年寒暑假前还专门进行“把关爱送进假期”的教育活动,组织“五老”在假期中进行巡查,防止了不安全事故发生,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赵子明)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8日讯(记者 王彬)今天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在龙奥大厦会见了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申长江一行。杨鲁豫对客人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山东是经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