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如何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今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济南建设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济南建安公司”)作为山东省安装行业知名企业,在其近60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社会变迁、改革大潮、市场冲击,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经营规模、效益均属山东省安装行业十强的行业佼佼者,它所依靠的正是企业的优秀人才,是历代建安人的智慧和汗水。如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济南建安公司更是把人才培养当做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地做好人才开发培养。
打造人才认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靠人才掌握的,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济南建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刚说。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不断聚集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年轻人才。对此,李永刚有一番独到的看法。“人才要留在企业,首先看的不是收入,而是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其次要对企业的发展有信心,第三位才是收入。不认同企业,给再多的薪水也不会愿意待在这里的。”李永刚说。为此,济南建安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济南建安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何独到之处?刚刚入职4个多月的大学生汪本洋对此感触颇深。“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公司把我们派到野外的项目工地上学习。老师傅们手把手地教我本领,我也深为他们严谨、认真、讲求效率的态度所折服。”汪本洋说,在工地几个月的学习,尽管条件有些艰苦,但他受益颇深,对建安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今年7月底,建安公司迎来了28名像汪本洋这样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了让他们尽快建立起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济南建安公司把不少大学生派往外地工地。“这一批大学生都是宝贵的人才,我们之所以要把他们外派到野外工地,一方面是要让他们领会到设备安装行业的艰苦之处,以(炼他们的心智,同时也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建安专业化、职业化、团队化的企业文化。”李永刚说。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如何把“人”变成“人才”,变成企业最需要和最重要的资源,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设备安装行业这一极其依赖“手艺”的行业,建安公司建立了师徒“传帮带”的制度,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除了价值观的塑造外,我们也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李永刚说,安装行业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岗位成才。为了传承建安的好“手艺”,从2013年起,济南建安公司启动了师徒“传帮带”制度,启动以来,每年都要举行拜师仪式,明确师徒关系和各自的责任。师傅不但要教会徒弟专业技术,也要关心其生活和成长。“譬如说这一批刚入职的28名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高,为推动他们尽快入职,公司全部选派公司骨干作为其师傅。”
汪本洋告诉记者,他的师傅是公司项目经理康健。“康经理虽然比较忙,但总是尽可能地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汪本洋说,在工地上呆了几个月,他学到很多。“如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经验,在书本上是学习不到的。”记者了解到,正是通过这样的制度,济南建安公司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第一批“徒弟”中不少已顺利“出师”,进入项目经理、工程经理岗位,挑起了公司的“大梁”。
搭设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
人才的合理使用是一门艺术,对人才,用当其事,以一当十;对工作,用当其人,事半功倍。因此,济南建安公司在人才的使用上坚持因材施教,量才施用,用其所长,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为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拥有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舞台,济南建安公司为入职员工量身打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进公司,就根据专业、性格、实际能力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譬如说,专业人才建议去搞技术,能力比较综合的,建议去管理岗位。”李永刚说。
同时,济南建安公司对现有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员工进行逐一沟通,在对现有员工情况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人力资源供需平台,改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行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通过岗位竞聘、公开招聘、劳务协作等方式,建立人才双向选择渠道,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使人才在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能与智慧,实现了个人事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本报记者 许凯通讯员 张茜)
新闻推荐
岳而庄渣土山“全裸”作业现场有挖掘机、渣土车作业,完全无覆盖
104国道岳而庄附近渣土山“全裸”,无任何覆盖和遮挡。 (潘庆照 摄)本报12月7日讯(记者 潘庆照)12月6日,有市民反映104国道岳而庄附近渣土山“全裸”作业,扬尘严重。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该渣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