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走在前列的担当与作为

来源:金胶州 2015-12-01 11:22   https://www.yybnet.net/

三次产业比重任献文 刘晓龙

开 栏 语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此刻,“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扬帆在即。

回眸过去五年,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海陆统筹,创新跨越,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宏伟目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深化大项目观带动转调创,深化环保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深化民生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福祉连年改善,城市前行的脚步更加科学务实,交出了适应新常态的精彩答卷。

五年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荒芜之地蝶变为中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国家级开发区50强;胶东国际机场从获得国家批复到申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并开创全省效率征迁、和谐征迁新奇迹;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从获批启用到运力运量翻倍增长惠及众多企业;大沽河从治理前满目疮痍到治理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生态中轴;从主要经济指标翻倍增长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从教育资源一体化到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从城乡环卫一体化到城乡公交一体化……五年来,胶州在经济迅猛发展中走进黄金发展期,市民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感受着幸福指数的提升!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明年,“十三五”大幕将宏大开启,胶州将在机场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中,开启“加速弯道超越、确保走在前列”新征程!本报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辉煌“十二五”,精彩新答卷》栏目,梳理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胶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为、新亮点、新变化,激励全市上更加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开创更加充盈辉煌的“十三五”。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发展方式科学转变、改革创新活力迸发、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了经济发展换挡不降档、调速不失速、量增质更优,为持续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夯实了基础。

经济实力翻倍增长

五年前,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倍增计划,即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比“十一五”末增长一倍。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高标定位发展指标,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市兑现了当初承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比“十一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成功突破千亿大关,预计2015年将达到1011.5亿元,年均增长12.7%,远高于全国和青岛平均水平。在支撑起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投资的关键作用充分显现,预计“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95.1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五年来累计实施了总投资50亿元的海尔创新化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等163个青岛市级重点项目;消费的基础作用有效发挥,打造起新城区利群、宝龙城市广场、新向阳广场等一批优质商圈,有力优化了全市消费环境,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4.8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对外开放优势更为突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获批,成为继西安之后的全国第二家,与济南铁路局、青岛港、中铁联集等各方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成功开通青岛多式联运班列,推动我市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五年来,累计完成外贸出口227.6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6倍,外贸出口总量位居全省同级城市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跻身全省县(市)五强,预计“十二五”末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6亿元,年均增长24.1%,总量是“十一五”末的近3倍。

结构调整更趋优化

经济稳健增长的背后,是“转调创”生发的强劲动力,是深化改革释放的全新活力。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一五”末7.1:57.4:35.5调整为5.2:54:40.8,得益于着力破解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等发展瓶颈,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搭建政企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了发展方式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我市成功引进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推动3D打印等一批世界前沿技术在我市转化为产出效益,目前已与2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市着力增强企业创新水平,不断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全市省级和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4家和58家,是“十一五”末的4倍以上。认定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项,一批蓝高新项目的引进,为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档次注入新鲜血液,特锐德工业园、东软载波、传化公路港物流等一批大项目加速聚集。五年来,累计到账外资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0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2倍和3.1倍。

五年来,我市发展方式实现了向集约集聚统筹发展的华丽转身。国家级开发区设立以来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变,累计落户项目61个,总投资687亿元,亩均投资超过600万元,加速打造高端制造、航空制造与维修、“互联网+”三条千亿级产业链。

我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枢纽,打造一条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链。胶东国际机场征迁实现了阳光征迁、和谐征迁,开创了全省征迁新奇迹。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市累计实施了总投资168.2亿元的57件政府实事工程,并每年着重梳理办理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项和最急需解决的10件事项,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及服务、城乡环卫、污水处理、城乡公交等公共服务“七个一体化”。

五年来,我市基本实现农村小学标准校车、城区学校集中供热、婴幼儿公益早教三个全覆盖,城乡教师交流实现常态化,建成6大镇教育中心,农村办学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保待遇大幅提高,居民最高报销额由47.2万元提高到88万元,用药范围由900种扩大到2400余种,0岁健康工程、医师支农、医养结合、国医馆建设等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3751套,有力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阳光民生999大救助体系全国推广;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居民出行条件大幅改善。生活环境得到有力改善,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06%,PM2.5浓度青岛市十区(市)最低,我市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青岛市科学发展电话民意调查中,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37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倍和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跑赢GDP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缩小。

新闻推荐

中共胶州市委关于制定胶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胶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在前列的担当与作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