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值万物复苏的季节,希望令冰雪消融,生机使大地重着绿纱,一切都欣欣向荣。然而,马上初中毕业的我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与各位同窗一起迈进本地重点高中的大门,奋斗三年直面残酷的高考从数百万学生中杀出一条所谓的成功之路,亦或是参加济南外国语学校的省招考试,去寻找一条高考之外的保送之路,虽然这条路对于我还是那么陌生。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纠结之情在我心中也越来越浓重……
五月的一天,我又一次在网上浏览关于济外的资料。突然,一个学长的留言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济外09级毕业生的他,满怀深情地撰写了自己在济外的经历,文中一句话如是说:“如果你的目标能够极度简化为两个字——优秀,那么欢迎你来济外。”瞬间,我心底的纠结消失殆尽。我决意进入济外,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七月,我参加济外省招的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了分数线,被顺利录取为一名济外2015级学子,从这一刻起我开始迈向了向往已久的那条高考之外的路。
九月,炎炎酷热的尚未完全散去,淡淡地秋意已经展露风姿,苹果被染成了火红色,树梢也隐约出现片片红叶。开学第一周,济外传统不变的军训,让我们每天站在骄阳下经受着严酷的考验。不适,是我这一周最大的感受。第一次与初次见面的人同宿一室,第一次脱离家的港湾在外生活,第一次接受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冲击。有时长夜漫漫,不觉怀念起初中的小伙伴,如今却分道扬镳,淡淡地失落涌上心头……
“家园固然是美好的,可我们不能终生都留在家园里。迈出的第一步或许很痛,然后我们的目标可以是天涯海角。”每当此时,学长的教导总会在我耳畔萦绕,支撑我走过这段难忘的时光。
军训的一周,虽然辛苦但也充满着欢乐,我很快融入了一个新的团体,开始结识了一群新朋友。与此同时,学校的各项事务也拉开帷幕,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会竞选。我也参加了竞选,最终未能成功,后来通过观察发现,正如学长所言,它并非是学校用以管理学生的工具,而是一个“民选”出的架设在学校与同学之间的桥梁,并且确实独立地发挥了很大作用。听昔日同窗好友说,他们的高中生活几乎只有一个色调——学习,虽然也有学生会,但也只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两条不同的路,两种差别巨大的生活,至此我才产生了些许脱离应试教育“迫害”的庆幸。
军训之后,学习生活开始了。在学习方面,济外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诚然,在我看来济外乃至整个济南的应试水平都不足以与一些地市重点中学相抗衡,这一点从历年高考状元出处可见一斑。但是,济外的教育模式亦有其许多可取之处。
例如老师教学时既注重给普通学生夯实基础,又注重给少数尖子生更大的提升空间,而对于处于中间层次的我更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我可以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相对于其他重点高中广泛采取的题海战术,我更偏爱于济外推崇的教育模式。我坚信,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向以育人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改革之路,必然是漫漫而修远,很荣幸我能成为一个实践者与见证者。
课堂之余,或许是最能体现两种教育差别的地方。在一般的地方高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往往长达十几个小时,即使在课间,大家也都必须争分夺秒地用来做题,社团活动只是一种奢谈。在济外,我们却可以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有的可以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流辩论,有的可以选修课程提高自己的爱好特长,还有的可以在球场纵横驰骋。我参加了小记者等几个社团,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体验着一种快乐的校园生活。
当然,作为一名济外学生选择保送之路,考试也是必须直面的挑战。但是,与高考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不同,保送考试共分五次进行,赋70%的分折入保送分中,剩余的30%由个人综合表现量化计入,而这也是为了“硬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分低能”发生的可能。比如,我为了准备第一次保送考试,在完成规定的作业后,还要主动去刷题,或者浏览英文报刊杂志,总之需要尽已所能提高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努力获得各种“A”级评价,个人内务卫生、行为习惯也要时刻注意,防止丢分。有时,我也会抱怨规定之烦琐,但是当我按照规定努力做得更好时,我才发现自己身上竟然蕴藏着前所不知的潜能,真正体会“以学业的成功带动完美人格的形成”这一济外校训的内涵。
进入济外之前,我曾认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天堂,如今,我认为它是有栅栏的花园,只有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才可以在这个花园里茁壮成长。高考之外这条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可以按照自己个性特长自由成长,如各种盛开的鲜花一样,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这,就是我的生活,高考之外的别样青春。
□李傲秋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