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时每刻也离不开氧气,呼吸停止常被视为生命终结的征兆之一。一旦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人们要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张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作为一名呼吸专业的专家,他毕生的追求便是让肺病患者能够自由呼吸。
温文尔雅,气度宽宏,初见张伟,便感其大医风范。他虽在专业领域内颇有影响力,在与人交流时却一直亲切微笑。正如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言,“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患者顺畅呼吸是他最开心的事
来自青岛的老李到省中医复查了,看着兴高采烈的他,很难想象几个月前他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
老李患的是有“不是癌症的癌症”之称的间质性肺炎,几年前,常觉胸闷气短的他踏上了四处奔走求医的征程,最终在北京301医院被确诊。服药后,情况稍微有好转,但由于药物中有激素成分,稍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老李慢慢变得寸步难行,虽然家就住在2楼,却几个月都没曾下过楼。
而且,一旦停药,老李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呼吸困难,可用着药,老李的状况也不好。家人最终好不容易打听到省中医有个叫张伟的专家,便带着老李来到济南。
张伟说,老李肾虚血淤,需要用补肾化淤的虫类药物通经络。用着张伟为其量身打造的中药膏,老李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起来,平时散步爬山都不在话下。
再次见面,两人就像一对老朋友,亲切地话着家常。这样的画面在张伟的诊室常常出现,对于张伟来说,没有比听着患者顺畅地呼吸更开心的事了。
张伟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以及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前辈为别人解除疾病的经过,中医的神奇以及解除病人痛苦的乐趣深深吸引着幼小的他。到了中学时期,张伟就经常跟着父亲在家中为一些亲朋好友看病,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简单的病人,他都可以不用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具处方,即便是一些病情很复杂的病人,他有时也能提出独特的见解。
高考时,承载着家族梦想的他,在成绩十分优秀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山东中医学院,驾轻就熟地踏上了中医之路。
率先将间质性肺炎分为7个亚型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病四大病谱之一,是由200多种疾病所组成。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最具代表性。总结三十余年临床经验,针对间质性肺炎的病机变化,张伟创造性地提出“气运失常”、“血运失常”、“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本虚标实”贯穿间质性肺炎病程的始终,并首次提出从“毒”论治间质性肺炎的学术思想。
张伟认为,“致病当量”,将量化的观念引入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当中,率先将间质性肺炎分成7个亚型,被全国中医药系统推广使用。在治疗上,张伟坚持病证结合、中西药结合的原则,通过中药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增效、减毒,在临床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呼吸科的其他疾病方面,张伟也是出了名的,中国有句俗话,“名医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但是张教授就是一个以治喘出名的知名专家,很多哮喘患者按照他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都能够很长时间不犯病。
中医不能唱只有自己听懂的歌
传承千年,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让张伟着迷。“中医不能唱只有自己能听懂的歌。”从大学时代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他,考取了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张伟认为,中医学应结合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最新进展,吸收现代人体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他在长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一方面结合现代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依据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提出中医“多系统四维相关”理论,将整体观、时空观、系统观、科学观理论综合地引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当中,为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的解读,让西医界甚至普通老百姓都能够理解中医理论。另一方面,通过中医的现代化、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推动中医早日与自然科学直接对话。
张伟希望,通过中西医的融合,让中医药学真正的畅通无阻的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采写/秦聪聪
见报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新闻推荐
微创外科团队正在手术中。“目前是癌症初期,可以通过开刀手术治疗。”每当病人一听到医生说这句话,就会感到担心害怕。开刀手术,很多老人都会迷信开了刀就伤了元气。更是对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