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获悉,上海市交通委已向滴滴快的发出专车经营证书。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质的公司。这意味着,上海市在国内率先拉开专车规范化序幕。(10月9日《京华时报》)
专车开始驶进“许可轨道”。在行政许可大幅减少的背景下,首张专车资质许可下发了,似乎有点“矛盾”,似乎又是“必需”。毋庸置疑,这是一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既是“平衡与博弈”的结果,亦是“创新与规范”的必然。专车在经历了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的风雨后迎来彩虹,当然,前面的路还很长,不排除有坎坷与泥潭,但是,在“许可轨道”之上行驶,前途与“钱途”一定是光明的。
专车站于时代潮头。而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无法阻止。一直以来,专车,无论存在是否合理,其技术与便捷已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而位置与方向尚处于“互联网+”的十字路口。专车资质许可,期待立法上路。专车以行政许可的形式“存在”,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作为一种过渡是必要的,仅仅为规范的开始,不能是终点。今年4月15日,“专车第一案”在济南开庭,因为争议过大,该案尚未宣判。有观点认为,“专车第一案”如此受到关注,很大原因是寄希望于该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能给目前在法律上仍然存在非法争议的专车以新的法律界定,甚至能对现在的出租车管理制度进行推动。专车的最终“救赎之道”,还得求助于立法,通过公开博弈出台统一的法规制度,才能走出困境。
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步入“互联网+”阶段,法治建设也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的“衍生与鞭策”,催生出诸多新形式、新业态,一方面对传统相关产业构成“冲突与威胁”,另一方面又架起“互联网+”的通道与桥梁。法律法规的与时俱时,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也是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的可靠保障与核心动力。
来论
李云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10月29日电记者29日从山东省安监局获悉,山东省暂停了两个多月的危化品建设项目试生产工作将分期分批重新启动。为保障后续生产的安全,山东省出台...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