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然同志,男,1922年7月出生,山东省诸城市人,1948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1月离休,2015年9月11日凌晨5时在烟台逝世,享年93岁。
1942年3月,徐沛然同志毕业于青岛李村农业学校,先后在山东泰安华北农事实验场、山东泰安铁路农场、济南仁丰纱厂担任技术员、销货员等职,1948年9月在山东莱阳胶东行署农场参加革命工作,担任技术员。
解放后,徐沛然同志先后在山东莱阳省立农场、山东莱阳农业试验站担任技术员。1958年8月,烟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徐沛然同志成为第一批烟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1959年3月起至离休前,徐沛然同志先后担任小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等职。徐沛然同志于1978年10月晋升为农艺师,1982年7月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徐沛然同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小麦育种事业。在近六十年的小麦育种工作中,徐沛然同志先后选育出烟农280、烟农78、烟农685、蚰包麦、烟农15、鲁麦7号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增产、丰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选育的蚰包麦,1972年莱阳良种场种植310.01亩高产田,平均达到了1154斤,首次在黄淮麦区突破亩产1000斤,开创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的先河,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年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烟农15,被农民形容为“傻800”和“千斤不倒”,至今在全国已种植达39年之久,现仍占相当大的面积。
1990年11月,徐沛然同志离休后,仍继续长期从事小麦育种事业,并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作(小麦组)育种执行专家,组织全省各地市农科所及大专院校的小麦协作攻关工作,为山东省小麦生产和小麦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的徐沛然同志十分关注烟台市农科院的科研事业和小麦育种工作,曾多次向院有关领导坦陈建议,献言献策,站在全院科研事业和小麦育种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徐沛然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于1983年4月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11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8月烟台市委、市政府重奖,授予“烟台市贡献突出的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工作者。
新闻推荐
今年小麦秋种重点技术措施, 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适当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
烟台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又到一年秋种时。根据今年烟台市茬口特点和气象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小麦生产技术应用情况,小麦秋种要以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为目标,大...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