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顺泰街15号,这里曾经是日本岩城商行的旧址,今天属于中国银行烟台分行。
1902年,32岁的日本人岩城从日本唐津来到烟台,准备把公司的煤炭业务扩展到这里,他先在朝阳街开设了一个办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占据了烟台煤炭市场70%的销售份额。此后,随着青岛港口的不断发展,商行在青岛设立了办事处,经过五年发展,青岛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烟台总部,于是1912年他把总部迁往了青岛,同年,在本土神户、若松和旅顺设立了办事处,随着机构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商行逐步开始涉足客运和杂货运输,1913年,又收购了六条不同吨位的轮船,建立了多条航线,同一年,商行在济南也设立了办事处。1914年,商行把总部从青岛迁至神户,到1917年,资金达到了1000万元,这时,商行在烟台、青岛、济南、大阪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在大阪也建立了宏大的造船厂。1919年日本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对航运业造成严重影响,岩城商行在中国的业务也受到沉重打击,旅顺和济南的分公司被迫关闭。1926年,岩城商行重组,此后,商行的资产和债务由执行董事高见京介(1918年作为商行雇员第一次来到烟台)家族收购。1937年前后,商行又在黄县(今龙口)宝善街设有分支,批发零售粗杂粮、大米、面粉等。岩城商行在烟台的业务非常广泛,包括代理日本知名航运和保险公司在烟台的业务。至撤离中国前,其进口业务包括水泥、燃油、铜、五金、白糖、面粉、玻璃等,商行控制了烟台从日本进口业务的50%以上。
我们今天要说的岩城商行旧址建于1925年。该建筑坐北向南,二层砖石结构,四面楼房中间是天井,总面积840平方米左右。棕褐色陶片砖装饰墙面。楼顶周围为水泥装饰护栏,北面、东面、西面屋顶为中式青灰色仰合瓦,南侧为四面坡红瓦屋顶。翻阅1989年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共同调查编写的《中国近代建筑总览(烟台篇)》里的图片,发现二十多年前,此建筑二层之上还有一层,不知是当年原建还是后期增建。此建筑的四面墙体处理大胆、独特。南、东、西三面除了腰线以上墙面统一陶片砖贴外墙外,南面腰线以下为花岗岩毛鼓石,东面腰线以下为本地产三层青石,西面腰线以下为花岗岩平面接缝处理。北面两层楼的墙体腰线以下用本地杂石拼贴,上面则是红砖对缝处理。东西两面各有15个窗,窗户无窗框,只在窗上做两侧上拱台阶状水刷石装饰处理。窗台面为石材分层倒圆角,窗上装有铁制装饰栅栏,根据对比当年留下的老照片,为建楼时保留下来的。当时没有用焊接,铁栅栏的各部分连接处全为铆钉加固,至今未有生锈断掉的。南侧中间为正门,三级圆角如意踏跺,门上有外探水刷石简欧样式门头。可能当年曾做过保险业务的原因,商行唯一的大门是两道沉重的推拉大钢铁门,下面是厚实的轨道,机械锁,门里侧有“X”形加固结构,用铆钉固定,大门合上后密不透风,坚固异常。
岩城商行的建造年代正好赶上欧洲的新建筑运动,受当时(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欧洲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也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该建筑摆脱了传统建筑设计形式的束缚,追求体量、空间和无装饰的整齐外观,明显带有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方面运用了与烟台山上的日本领事馆相同的手法,以简单的几何体组合手法,室内分配合理,外部完全没有装饰,体型纯净,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完全区别于折衷主义建筑形式,这在烟台保留的近代老建筑中并不多见。同时,外墙的陶片贴面在烟台新建筑风格中也属于较早的运用实例。解焕新
四面楼房中间是天井。
因为现在是银行所在地,笔者没有机会进入房子里实地考察。据现场银行员工讲,一楼为水泥地面,二楼地面为地板。房子西侧中间部分地下有一个水窖,以前商行就吃里面的水。中间天井部分从楼顶下来有雨水管,下雨时再大的雨水都能顺畅流走而保证地面无积水。
西面腰线以下为花岗岩平面接缝处理。
东西两面各有15个窗,窗户无窗框,只在窗上做两侧上拱台阶状水刷石装饰处理。
南面腰线以下为花岗岩毛鼓石。
南侧为四面坡红瓦屋顶。
北面、东面、西面屋顶为中式青灰色仰合瓦。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8月10日电记者10日从山东省政府获悉,山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将引导企业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全省将在2017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