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给干事者舞台,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
一年多来,高新区以真抓实干的决心,通过“拓空间、求放权、谋改革”,让全国领先的放权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一区两城两谷”的布局设下“再次创业”的大舞台,形成“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大格局。2017年1月,济南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48亿元,同比增长56%,位列全市第一。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
给干事者舞台
一年内空间扩1倍,“一区两城两谷”各司其职
打造四个中心,
建设现代泉城。作为“全市科技经济发展主战场”,高新区之前的140多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已无法支撑产业的快速扩张。
发展空间有限,功能布局受限,如何给干事者以无限的舞台?为此,市委、市政府将创新谷、机场片区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高新区代管,高新区面积增至318平方公里。
有了空间,高新区迅速构建“一区两城两谷”产业布局,组建“10+2+1”的招商服务体系,成立10个专业园区、2个窗口单位和1个支撑单位。
产业布局的调整,功能定位的明确,带来招商引资热潮。2016年上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讨论的招商引资项目数量是2015年的6倍;2017年第一个月,上会项目数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
为担当者担当
3250项市级权限下放,如此放权在全国领先
经济要发展,
项目要落地,服务必然要下大力气。
济南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群表示,放权的说法并不新鲜,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全力支持高新区的发展,进行放权,但基本都“放不动”,或者放下来的只有责任、义务和麻烦。
放权若要成功,须有担当意识,为创新创业者担当,为党员干部群众担当,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服务员”担当。最终,3250项市级权限顺利下放,这在全国都属于领先。
权限下放后,如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如何让下放的权限不被“束之高阁”?高新区按照项目引进、投资建设、达产运营、发展升级的要求,大刀阔斧实行“大部制”改革。高新区10多个部门对应市级部门80多个,形成“大建设”、“大经济”、“大招商和大服务”、“大社会管理”等架构,形成快速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专业系统的招商服务体系、法治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稳健的融资建设体系。
高新区还通过流程再造,变事后审批为事前服务。从拿土地证到开工许可证,全国是300天左右,高新区只要10天办理完毕。济南百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逸告诉记者,奥特莱斯之所以落地济南高新区,就是因为济南的政府最给力,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态度最好。
让实干者实惠
全员聘任,全员考核,鼓励能者上、庸者下
为了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高新区改革干部管理方式,推行全员聘用制,实施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全体在编在岗人员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
同时,高新区改革考评体系,通过全员KPI考核机制,形成企业化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单位贡献率、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贡献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岗位薪酬标准,鼓励能者上、庸者下。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还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以前高新区薪酬体系中,84%是固定薪酬,16%是绩效薪酬。2016年,薪酬系数变成6:4,以后将变为4:6。去年二、三季度高新区内部各单位排名下来,最低分40多分,最高分170多分。
2016年,高新区招聘256人,结果有11100多人报名。在高新区,一个人干的活相当于某些地方两个局干的活,但是,大家都乐意来,都愿意干。因为在高新区,只要你是能干者,只要你是实干者,这里没有升迁的“天花板”,也没有薪酬待遇的“一锅粥”,有的是各种激励和奖励,有的是各种服务和保障,有的是“让实干者实惠”的理念和氛围。
(本报记者 黄智义)
新闻推荐
主持人:济南,不仅仅是济南人的济南,更是山东省的济南,是全国的济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济南市要“发挥省会优势,担当省会使命……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