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大碗茶 戏曲大联欢”活动现场 记者杨雯雯 摄
“用传统双龙铜壶泡制的泉水茶汤,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欢乐回忆。”4月13日上午9点,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联合市中群益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举办了一场民俗文化进社区“泉城大碗茶 戏曲大联欢”活动,来自辖区内的70多名老人参与了此次活动。这样的活动,自今年年初以来,在二七街道辖区内经常上演。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钱秀刚介绍,借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二七街道构筑了一个养老服务的网格化体系。
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文化养老
二七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5.5%,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成为难题。为此,街道一直在探索一种有效的居家养老模式。今年年初,借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打造了以街道为平台的养老服务网格化体系。
钱秀刚介绍,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基础养老,设有日间照料中心、老饭桌、社区老年大学和为老服务卫生机构。
梁庄社区居民老詹从去年开始就在社区服务中心内的老饭桌就餐。老詹的老伴儿在几年前去世,孩子常年不在家。他独自在家觉得寂寞,得知街道为像他这样的老人提供服务,就主动报名了。
现在老詹的时间排得很满,每天早晨8点离开家来到老饭桌,白天和牌友打打麻将,时不时还可以参与街道举办的各种活动。“一到饭点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还有这些老伙计们陪着,我一点也不觉得寂寞了。”
去年二七街道打造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入了济南群益社会组织。“我们主要是利用社会组织来为辖区老人提供文化养老服务,主要是持续为老人们举办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钱秀刚介绍,专业的社工人员了解老人的需求,能知道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在“泉城大碗茶 戏曲大联欢”活动的现场,糖画成了老人们追捧的项目。红糖加白糖熬制后加热成稀稠状,在老艺人手中制作成栩栩如生的蝴蝶、兔子、金鱼、狗等糖画。
设立邻里互助点成养老新时尚
除了二七街道现有的“一平台两中心”外,街道还结合实际情况在辖区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并在养老服务站内成立6个老年活动点、22个邻里互助点。社区养老服务站主要为居民提供办理老年证、领取长寿补贴和老年信息采集等政策类服务,具体的服务就交给了老年活动点和邻里互助点。
住在陈庄社区的82岁的魏芳,从居民张来成家设立邻里互助点开始,就坚持参加至今。她每个星期坚持坐轮椅,来张来成家参与邻里点活动。
“邻里互助点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魏芳表示,因为家人都不在济南,她最期盼的就是有一群知心朋友,能够经常一起喝喝茶,聊聊心里事,互相给予心理安慰。自参与邻里点后,她长期以来的这一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各自拎个小板凳坐下来,聊聊天,说点家常话,有什么要帮忙的,都说出来,总比一个人闷在屋里有意思。”几乎每次活动过后,魏芳都会感觉意犹未尽。
不仅能够互相唠嗑,在邻里互助点里,居民还可以学习特长。铁二社区居民陈立英早年一直学习戏曲,设立互助点后,她开始在家里教授戏曲,平时腿脚不便、没办法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也能享受到这些福利。
钱秀刚介绍,22处邻里互助点都已经投入使用,这些居民与街道签订协议,将在未来五年内为居民提供服务。街道还在邻里互助点内配齐了茶叶、棋牌等。今后,这种方式还将在二七辖区内逐渐推广。(记者杨雯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菲菲实习生徐瑶瑶)3月底,济南三职专再得喜报:校友邢琦娜顺利通过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沿教育领域的旅游服务方向攻读硕士学位。这意味着她将以读研为契机,进入学府继续...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