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天桥区召开“全面加快赶超发展”千人大会,近千名来自政府单位、企业、社区的代表开启一场“头脑风暴”。他们在会上不遮丑、不护短、讲真话,就全区经济发展困境畅所欲言;先进地区代表的经验介绍让天桥区在对标先进中找到差距。
把脉问诊、精准定位,借助千人大会,天桥区发出赶超发展的动员令。未来,该区将围绕“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加快赶超发展,实现两岸齐飞,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和四项行动,在继大明湖时代后,再次创造黄河时代的辉煌。
跳出天桥看天桥定下“一个高于、两个进位”新目标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会议不同,天桥区千人大会除了召集机关领导干部、社区代表、企业代表外,还邀请了第三方的智囊团专家通报对该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环境效能等情况的评估;市兄弟区、外省先进市介绍经验做法。“先进地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天桥发展的实际和差距。我们必须跳出天桥看天桥,以奔跑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天桥区委书记刘程华表示。
刘程华说,与发展快的地区相比,天桥区如今退无可退,特别是本月初随市党政考察团赴杭州、合肥、郑州三市考察学习后,天桥区更应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决心。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浪潮中,天桥发出最强音。千人大会为全区定下“一个高于,两个进位”的新目标。“一个高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五年翻一番。“两个进位”:一是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区排名位次前移;二是在全市重点工作考核中排名靠前,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设现代市区与产业新城推动黄河两岸发展齐飞
大明湖时代,天桥人敢闯敢干、务实实干、走在前列,为省城发展作出了不可(灭的贡献。如今,天桥人又将迎来黄河时代。
为抓住机遇,天桥区提出“两岸齐飞”的发展思路,充分借鉴雄安新区的规划理念和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在此战略布局下,黄河南的老城区将突出功能品质提升,通过空间更新逐步改变城市旧面貌,塑造现代新气质,把黄河南建设成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都市区。
城市发展只有破旧才能立新。天桥区将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棚户区和城中村全部改造提升,向高处要空间、要效益,要城市气质和颜值。但天桥区也会保护“老字号”、“名优特”等,留住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
近日,省委、省政府作出设立“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决定,济南要打造先行区,先行先试,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济南的机遇,更是天桥的机遇。
对黄河北的发展,该区提出"一园一湖"拉动产城融合。其中,鹊山龙湖片区要基本建成国际生态城,成为携河发展的新地标;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基本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和济南新区的率先隆起高地等。
三大工程、四项行动用“天桥速度”衡量检验工作
产业是加快赶超发展的根基和支撑。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天桥区将实施动能转换工程、凤栖天桥工程和企业培育工程,振兴天桥区产业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该区按照“城内办商场、城外办市场”的思路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提升;实施凤栖天桥工程,创新招商途径、完善招商政策、搭建招商载体、优化招商服务,强化精准招商、社会化招商和平台招商,让更多的“金凤凰”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支持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计划五年内孵化培育20家以上企业上市(挂牌)等。
环境、交通、民生事业、社会治理,是该区加快赶超发展的现实短板,也是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为此,该区将同步实施环境提升行动、交通提升行动、民生事业提升行动、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等。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李孟儒)
新闻推荐
省人大常委会来济调研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先行区建设张新起带队 孙积港陪同
本报5月26日讯(记者郭歌)今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新起带领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调研组一行来济,调研济南市“携河北跨”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先行区发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积港...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