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8日,舜网与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联合开展“不文明行为”大调查活动,覆盖受众近150万人,其中微信、微博阅读量超过5万次,网友留言1600余条。调查显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成为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名泉泉池洗澡和“大桶客”行为也成为网友批评的焦点。(详见本报昨日A2版)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景区乱涂乱画,破坏公共设施;行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车辆乱停乱放、乱占停车位;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赤膊吃烧烤、大声喧哗;广场舞噪音扰民;家长放任儿童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乱跑乱撞……以上所述不文明行为遭到许多人的反感。
不文明行为不仅严重拉低城市形象和品位,更有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面对不文明行为,我们不能“麻木”,更不能“见怪不怪”。要多一份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向各种不文明行为说“不!”
今年是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决胜年”,已经到了全面攻坚、全面决战、全面冲刺的阶段。创建文明城市,不仅需要“硬实力”的提升,也需要“软实力”的保证,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软硬兼施”,才能赢得创城攻坚战的胜利。当前一些市民素质低下、存在行为陋习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的一个细胞,其中一些细胞“病了”,可能引起整个城市肌体的“病变”。此次“不文明行为”大调查和“十大不文明行为”投票活动,既是对文明新风的一次宣传教育,更是对市民不文明行为的提示和警醒。
杜绝不文明行为,需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不仅“严于律己”,也要“严以待人”。以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时刻警醒自己,杜绝自身不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自觉遵守和引导城市文明良好风尚。面对不文明行为,有的人选择了忍耐和漠视,殊不知这也是变相纵容和助推。我们应当坚决制止、曝光不文明行为,让其无处遁形。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可以作为有益尝试,方便市民随手拍、随时举报,共倡城市文明之风。在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对于屡教不改的行为陋习,也可以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约束和警示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城市文明环境需要人来创建,反之良好的城市文明风气也能影响人、反哺人,这是一个共赢的生态。城市文明是由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融合而成,需要每一位市民都付出自己的努力。人人为文明城市建设而努力,人人共享城市文明的惠民成果,这才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新闻推荐
经六路中队民警日常训练。“过去,交通管理靠拼搏;现在,既靠拼搏,更靠智慧。”槐荫交警大队经六路中队管辖着老济南天下闻名的“百年商圈”经纬路片区。作为济南的城市窗口,他们吸收着传统与底...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