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济南,许多人会想起老舍笔下那座自在悠然的“老城”,然而济南不只有厚重的历史、绚烂的人文,更传承着那些难能可贵、历久弥新又令人肃然起敬的价值和理念,“工匠精神”便是其一。从一针一线精益求精的百年老字号瑞蚨祥,到全国闻名的家政业领头羊——阳光大姐;从钻研高精尖电子设备的浪潮,到一丝不苟锻造精品的济南二机床;从过去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到现在设计精密设备的工程师,小到一个细节,大到一个企业,“工匠精神”一直都在这座城市得到很好的传承。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也从中获益良多。
一座城市能发展得好,能吸引人、留住人,叫响自身名气,仅靠自然资源、区域位置远远不够,在济南久住或到访济南的人,论起那些有名气的物件,不论是吃的、用的还是拿来欣赏的,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寻那些老字号、那些有口皆碑的精品名牌。这些恰是“工匠精神”赋予一个城市的底蕴,这种底蕴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势必要经过数代人上百年的坚守和追求。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工匠精神”对济南来说更是不可或缺。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决定了那些粗糙的、质量差的产品注定会被淘汰。只有那些倾注了生产者心血和技艺,不断改进和完善,甚至要求近乎苛刻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不论是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手工制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工匠精神”都是生产者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前,在产业转型升级驱使下,那些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迫切需要改变,尤其是第二产业占比相当大的济南。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生产高端产品还是基础产品,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培育技术、质量、科技方面的优势,同时,守得住寂寞,抵御住浮躁,日夜精进,不断追求完美,这样最终锻造出的产品,才能经得住市场风浪和消费者的挑剔,这样提供的服务,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进入良性循环,稳步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品质追求完美、极致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需要传承更需要坚守,它是一种精神价值和制作态度的体现。我们的城市想要崛起,我们的产品、服务想要在打出名气,需要每个人自觉将“工匠精神”传承和坚守下去。培育人们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的推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更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过去,“工匠精神”锻造出老济南的底蕴;今天,我们仍要用“工匠精神”来锻造济南的气质。
新闻推荐
传承工匠精神 厚植社会“土壤”——访“济南工匠”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阳光大姐掌舵人卓长立
卓长立站上领奖台。(本报记者陈长礼摄)颁奖词她把细小琐碎的家务活做成大事业,让下岗失业职工成为紧缺的职业白领,为市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家政服务。作为阳光大姐的掌舵人,卓长立一直坚守企业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