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段时期,山体破损之“殇”给城市留下累累伤疤,好在经过生态修复后,曾经受伤的山体重披绿装。今年《济南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相继施行,为“山家族”划定城市“绿线”、保护“红线”,展现济南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城市特色。
“靠山吃山”吃没青山留下126道“伤疤”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散文《济南的冬天》里为世人描写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梦境。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理想生活被经济利益所驱动的“靠山吃山”无情碾压,大大小小的山被无序开发,给城市平添一道道伤疤。
山是济南的发展优势。全市范围内的山体岩性多为石灰岩,不少山体作为建筑用灰岩矿、水泥原料而被大量开发。从去年开始,刘长山路西延工程二期重新开工,但是很多人不禁要问:刘长山在哪儿?老刘长山路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一度被当做刘长山,其实,经过原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长期开采,曾经百余米高的刘长山主体部分基本开采完毕,后被开发为建设用地。类似情况还在103省道附近的南青龙山上演,经过长期开采水泥灰岩,山体基本消失殆尽。
据普查,在济南绕城高速以内就有破损山体126座,山体破损面达到1860万平方米。
修复破损山体生态保护优先于开发
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济南人凝聚起共识,山是生态之基,保泉必先保山。为了保护青山,不给后代留下遗憾,《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后,在重点保护名录和一般保护名录的山体范围内,禁止开山采石、探矿采矿,给“山家族”划定保护“红线”。
“开山采石,毁了环境,政府出让采矿权收益远远抵不上治理修复的投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市中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以市中区为例,截至目前,争取财政和社会资金2.5亿元治理、绿化39座破损山体,正推进九曲东山、老虎洞山、万灵山、蝎子山4座破损山体治理,尤其山水水泥厂两座矿山采矿权去年到期后没有再延长,辖区内已没有矿山。市中区还争取国家资金9000万元,今后3年陆续启动对小北山、老虎山、九曲东山二期、小岭山、大青山的破损治理。
市中区修复、绿化破损山体是济南市大规模山体修复治理的生动缩影,也是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既提升了生态环境,又赢得了城市品牌与口碑。
在《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中,济南将明确山体生态保护优先于开发利用,把维护山体的生态安全放在首位。今年1月17日起施行的《济南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明确山体划定城市“绿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结合刚刚实施的《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两道“红绿线”共同构筑起山体保护生态线,呵护“一城山水”常青。 (首席记者罗晓飞)
新闻推荐
2日,本报联合济南城管开通的建筑垃圾管理新闻举报热线开通后,不少市民来电反映问题。热线联动单位济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将案件派单转发至各区,及时整改处理。记者摘录了部分问题举...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