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沙龙吸引青年设计师到场。
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揭牌现场
“中国的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现场演讲。
“小小设计师”进行创意搭建。
现场观众参与互动。
5月5日下午,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成立揭牌仪式暨“设计改变未来”主题演讲沙龙在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举办。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济南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市中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创新设计产业园服务中心主办,济南同天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高端专家论坛,在点燃思想爆点、搭建服务平台的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献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汇。作为推动全区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的一年,市中区科协以“科普十进十提升,实现品质市中梦”系列活动为主线,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市县区前列。
面对2018“拓展提升”年,市中区科协将按照中国科协“三轮三化三维”工作要求及济南市科协“165”工作思路,结合市中区“1+446”工作思路,以“创新科技、融合发展”为主线,从“建载体、搭平台、创新机制”入手,做好资源汇聚、人才培养、科学普及三篇文章,以科技领域大融合、大协作、大发展助力“品质市中”攻坚突破。
搭建服务平台
凝聚力量激发科技内生力
为激活“品质市中”发展新动能,市中区今年将以园区作为承接项目、集聚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载体,推动各大园区协同发展,形成以科创园区为核心竞争力,工业设计园区和新金融园区为两大助推器,智能制造园区为依托,其他园区为支撑的发展体系。此次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的成立,正是市中区科协落实市中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的有力实践。
据了解,通过市中区科协的“牵线搭桥”,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将借助省、市科协的丰富资源以及市科协“一网三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业+企业+学会”模式,搭建科技人才融合服务平台,在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推介、创客空间项目孵化、人才引进和培训、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为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驻区企业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同时为打造科技引领、融合发展、汇智聚力的品质之区作出应有贡献。
助力园区发展激活“江北第一园”科技引擎
近年来,市中区科协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牢固树立“科技为本、服务至上”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市中区各园区科协工作积极开展,努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助力市中区加快实施“科技强区”战略。
作为市中文化、科技产业的重点园区项目,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目前集聚中国十佳工业设计机构、国家高新技术及科技企业70余家,创新设计人才近700名,企业入驻率达到100%,并于2014年、2017年被评为济南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在5月5日揭牌仪式结束后,“小小设计师”活动、新锐设计师代表发言、高峰对话、现场互动等一系列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江北第一园”开放、创新、融合的姿态。而同步进行的“设计改变未来”主题演讲沙龙,则将现场参会人员科技创新思维充分激活。
“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基于‘用户选择\’,而不是‘生产选择\’,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进步,定义需求、引领消费、创造市场,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当今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模式,需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产品制造体系,加强分工合作,提倡‘隐形冠军\’产业链的社会化”……此次演讲沙龙邀请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中国的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以及中国十佳青年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东方麦田设计公司创始人及设计总监刘诗锋两位主讲嘉宾。双方分别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实践中看工业设计的多维价值”为主题进行分享,通过观点激荡、思想碰撞,彻底点燃大家科技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引爆点”。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推动科普工作百花齐放
积极联系各类社会资源,到警营、军营送科普图书及科普讲座,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从“资源汇聚、人才培育、科学普及”入手,通过引才引智、精准服务,探索产学企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主动与市科协国际部对接,促成中国科协特聘海智专家、常春藤创业联盟会长刘会波一行到市中区调研考察……近期,市中区科协创新服务方式,搭建交流平台,源源不断激发市中区科技动力。
地方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2017年,市中区科协着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市中区先后有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1个街道获评“科学、关爱、和谐”示范街道、2个农技协获得“科普惠农先进农技协”等称号。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创新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也是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市中区科协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提升生活品质。在全区建成各类科普馆16处,25所科普大学全年授课314次,共6000余人参加。开展科普进学校,提升教育品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主线,市中区共获得市级比赛各类奖项105项,全区中小学生专利授权量达到7000余项,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市中区参赛选手作品获奖比例接近全市总数的30%。开展科普进企业,提升研发品质。组织“讲理想、比贡献”“百名专家进百企”“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等活动;定期召开企业科协负责人联席会议,收集园区、企业的需求;积极开展技术项目对接、科技攻关、科技扶贫活动;在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新成立园区企业科协,目前市中区园区、企业科协已达22家,市中区科协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根据产业园区特色,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各级学会,借助专家人才谋求融合发展;与济南科学传播协会、济南心理卫生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维护管理市中区科协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展科学微课堂、心理健康进社区等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融合发展开启科协新气象
迈入新时代,市中区科协将如何紧紧围绕“品质市中”建设大局,找准深化改革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随着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的成立,市中区科协“创新科技、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愈发清晰。
依托现有载体,做实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探索以市中区十大产业园区为纽带的“平台化”智库发展模式,发现、挖掘、举荐、服务科技人才,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及人才对点服务,争取人才、经济、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争取实现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离岸基地建设零突破,打造科技引领、融合发展、汇智聚力的科普特色。
创新服务载体,打造特色普惠大众科普。以助推“科技强区”战略为己任,依托已成立的45家市中区泉城科普e站以及科普馆,建设科普地图、科普手游、VR主题特色科普馆、标准化的移动科普馆,打造科普半日游,同时建设微信、网站、APP、科普产业等多维一体的数字科普社区及街道。
丰富文化理念,打造独具魅力的科技文化。依托“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通过宣传长廊、科普文艺汇演、讲座、主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智慧生活、快乐生活的“优智”、优质科技文化理念。对于即将到来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谋划打造首届科技文化节,积极开展一场演出、一场科普培训、一次人才交流沙龙、一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一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个一”活动,努力促进全区科技繁荣发展,提升科普服务水平,引领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勇争科协系统排头兵。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李迎 于美娇 张冰冰)
新闻推荐
本报5月6日讯(记者王淑文)为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5月9日起至6月17日,110KV隆山线、党热线电缆化改造工程蝶泉山庄段电力沟将开工,工期共40天。施工期间采取占用部分人行及非机...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