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全景图
对标民生新需求,一场新的“殡葬革命”在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悄然启动。为落实“大爱民政”精神,提升省会服务形象,满足群众全程服务需求,莲花山殡仪馆创新服务,开展了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先后成立了“女子礼仪引导队”“阳光车队”,并全面打造了“一条龙”服务模式,新增了进家服务、家祭、送行逝者、3D打印整容技术、故人沐浴、人生小电影等创新服务项目,进一步延伸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充分体现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的现代殡葬理念。站在新起点上的莲花山殡仪馆正以决战决胜的新思路,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莲花速度”。
生命教育是感悟,也是传承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3月23日,象征着“曲折的人生之路和顽强的生命力,彰显了生命的平凡、精彩和永恒”的“生命之路”在市莲花山殡仪馆正式亮相。“生命之路”由12组雕塑组成,除“生命之路”主雕塑外,分别以“卷轴”“诞生”“感恩”“足迹”“志学”“人生驿站”等11个主题展现生命意义。“生命之路”主题雕塑群凝结了莲花山殡仪馆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生的感悟。此外,莲花山殡仪馆还将生命教育与殡葬文化相融合,提升“爱·莲说”品牌内涵,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打造殡葬文化宣传阵地、生命文化感悟阵地、孝道文化礼仪阵地、红色文化传承阵地、廉政文化教育阵地等“五个阵地”建设。说起生命之路,市民政局副局长杜红波表示,“‘生命之路’的建成是打造殡葬文化宣传阵地、生命文化感悟阵地、孝道文化礼仪阵地、红色文化传承阵地、廉政文化教育阵地等五个阵地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但提升了莲花山殡仪馆‘爱·莲说’生命教育品牌内涵,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宣传形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莲花山人要通过生命之路告诉每一个人,要尊重生命、把握当下,传承未来。”
殡葬工作是生命传承的事业,是生命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今年,莲花山殡仪馆通过升级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文化角等形式大力宣传殡葬文化、清明文化以及家风文化,倡导文明祭祀、生态安葬,努力将莲花山殡仪馆打造成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式殡仪馆。
尽善尽美是尊重,也是责任
人生有两次洗礼,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离开。生命的出现令人欣喜,生命的陨落同样需要得到最大的尊重。2018年,莲花山殡仪馆本着尊重逝者、抚慰生者的理念,推出了“故人沐浴”服务项目。通过洗礼仪式,伴随着室内柔和的乐声,入殓师抚摸、揉搓、擦拭,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舒缓。“我们提供的服务,不仅是简单为逝者化妆,而是在逝者亲人见证下,为逝者擦洗身体、穿好丧服,一丝不苟地化上妆容,最后虔诚祈祷。”用莲花山殡仪馆化妆师穆春彤的话说:“故人沐浴是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她)永恒的美丽和最后的爱。”“故人沐浴”让生命在离开的最后时刻尽善尽美,给予逝者最大的尊严,同时也让生者接受了一场生命的洗礼。“希望能够让生者通过我们的服务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穆春彤说。
失去亲人的悲痛,常人无法体会,在因为交通意外、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死亡的逝者家属身上显得尤为深刻,逝者的遗体往往因为肢体的受损和损毁严重而使家属痛上加痛,如何使遗体高精度复原,完整、体面地举行告别仪式则成为一直困扰殡仪馆整容工作的难题。2018年,莲花山殡仪馆成功引进的3D打印遗体整容技术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家属只需要提供逝者生前照片或影像资料,即可通过3D打印遗体修复技术还原逝者生前的模样。相对以往通过橡皮泥、石膏等材料,由遗体整容师手工操作,对遗体面部的外伤进行修补和重塑的方式而言,3D打印技术则能够更快速修复,且精准度更高。人脸模型快速成形后,剩下的工作由遗体整容师继续完成,他们使用特制颜料及工具,逐步复原逝者面部颜色。据遗体防腐整容高级技师毕爱胜介绍,目前3D技术不单单用于面部打印,四肢、骨骼等部分或整体器官的损失都可通过3D打印技术得到修复。
完整的告别才是完整的人生,莲花山从群众需求出发,利用现代专业影音设备,把逝者生前的视频、照片等有纪念意义的片段经过精心策划设计,剪辑成“人生小电影”,将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以“人生小电影”的形式在告别仪式上展现,为传统凝重严肃基调的告别仪式增添了温馨的音符,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让逝者的人生更加完整。
无怨无悔是事业,也是使命
莲花山殡仪馆自诞生的那刻起,便赋予了“莲”的风骨。那些以厚重的大爱情怀呵护“莲”,以及爱“莲”者们默默的付出,让“莲”散发着静静的幽香。
火化工人田绍奎就是其中一位,默默爱“莲”20载,走过了“简单、震撼、温暖”的人生历程。作为火化工,老田面对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在火化间里,老田要接受的考验是噪音和高温。炎热的酷暑在800摄氏度的火化炉前工作,这滋味可想而知,但田绍奎早已经习惯了。夏天火化炉炉盘温度很高,连续火化之后温度高达到七八十摄氏度,为缩短家属等候时间,他经常是炉盘还红着就动手炼灰,手脸烫伤时有发生。相比这些,最难跨越的是心理极限。“整天在这种环境下看着一些失去亲人的家属,那种痛苦的心情也时常影响自己。平常排解压力就是在工作之余看看书。”田绍奎说。多年来,老田变得不太会说话,也不太爱交流,可他对同事很热心。为让同事能回家过年,老田连续十多年在火化车间度过了除夕之夜。20年的青春,20年的付出,田绍奎让众多逝者安详的离去,也让无数生者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从“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到“泉城十大杰出青年”,再到“全国先进工作者”,他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要无怨无悔的干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是我们应该做的。”田绍奎说。
给每一位逝者化好妆,让逝者以最自然安详的方式离开人世,就是对家属的最大安慰。2018年莲花山引进了3D打印技术,但新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人工辅助,制作完毕的模型还要借助整容师的修复技术,与人体更自然地结合。毕爱胜,就是从业整容工作19年的遗体防腐整容技师。在这个行业里,毕爱胜算是数一数二的专家了,除了是莲花山殡仪馆高级遗体整容师,他还担任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考评员,是中国殡葬协会遗体修复教学专家,他研发的遗体防腐整容技术,攻克了特殊遗体修复整形修饰美容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并列入了国家发明专利。就在2018年2月,他还被评为济南市突出贡献技师。19年来,毕爱胜护理服务遗体57600具,特殊遗体修复9600具。他利用实践积累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转换成教学教材,制作实操教学视频,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以工匠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理念,为殡葬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朵朵莲花向阳开,亭亭净植香自来。一代一代的莲花山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创下了卓越的功绩。2017年7月成立的“女子礼仪引导队”,是一支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专业礼仪服务团队。在成立之初,她们犹豫过、彷徨过,也遭到过治丧人员的误解、甚至是“瞧不起”,但是她们用一颗“大爱之心”践行了服务为民的承诺。通过“金话筒演讲比赛”“引导礼仪姿势培训”等逐步提升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让逝者以最美好的状态向这个世界告别,她们发自内心的语言、动作、服务,使家属有了依靠,心里也踏实了。通过她们的努力,女子礼仪引导队得到逝者亲属的认可和尊重,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借着一份大爱之心、担当之心,用温情、友情、亲情给逝者以尊严,给亲属以抚慰,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服务为民的承诺。(文/图 本报记者 兰萃 通讯员 于泽林)
新闻推荐
孙述涛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调研时强调担当作为先行先试 脚踏实地开疆拓土
本报4月3日讯(记者张丹丹)今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调研时强调,先行区肩负着新旧动能转...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