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董昊骞
通讯员周蔚曹丙昌
“陌生的大哥:当我知道配型成功的消息时,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您可以迎来新的盼头。缘分让我与您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相识’,期待着听到您的好消息!”自2018年底接到福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后,1994年出生的闽南小伙儿李彦祥就一直期盼着自己可以捐献成功,从而挽救一条生命。今年3月份,他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独自在济南工作的他立马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
8日上午,记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见到了25岁的李彦祥,由于父母都在福建,距离太远无法过来,他由单位同事陪同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我来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是一个地道的闽南人。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了人杰地灵的泉城济南工作,现在是山东航空公司营销委员会的一名员工。”面对记者,他稍显紧张,为了写给受捐者的信,他构思了很久,花了一晚上时间终于写完。
谈及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初衷,李彦祥坦言是大学中受到了师哥师姐的带动。大一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他就献过血,加之母校集美大学的学哥、学姐有捐献成功的,让他也想像他们一样,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大学时,每每看到学校这类新闻报道时,都幻想着哪一天我也能做出这样的义举。”
之后的几年,他几乎忘记了加入中华骨髓库这回事。2018年12月中旬一个工作日下午,福州市红十字会打来电话。接到初筛成功电话的那一刻,他蒙了,随后就表示同意捐献。“由于我现在在济南工作,相关事项都是由济南市红十字会操作,他们给了我一周的思考时间。”李彦祥就利用这一周查阅资料、到处咨询,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时,就劝说了自己的父母。
今年1月,他到医院抽了一管用于高分辨配型的血,这管血将抉择他是否与患者真正有缘。最终,体检通过的喜讯传来,也让李彦祥瞬间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3月份,李彦祥接到了给患者安排捐献采集计划的消息。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即将做一件大好事,做一件能救人一命的天大的事,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为社会做出奉献是体现个人价值最好的方式。
济南市红十字会捐献工作负责人周蔚表示,近年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年龄越来越小,“80后”乃至“90后”逐渐成为主力军。2018年,济南市红十字会实现了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70后”“80后”“90后”各占5例。今年截至李彦祥的捐献,济南市红十字会共实现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80后”实现3例捐献,“90后”实现2例。
新闻推荐
降温降雨组团来 快把秋裤找出来 今日最高温只有7℃,其间伴有东北大风
本报4月8日讯(记者王皇实习生刘潇张金胜)8日是清明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一场全市范围的降水悄然登场。虽然当日...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