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我是记者!我在现场! 决战“疫”线的济南报业人掠影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2-11 11:31   https://www.yybnet.net/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晓明在发热门诊采访。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郝磊(右)在高速出入口采访疫情防控情况。春节期间,一场不容有失的济南战“疫”全面打响。在“少出门、不扎堆”“宅在家里就是作贡献”等建议传遍千家万户时,在济南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驻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将疫情防控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市;他们走进定点医院和急救中心采访,在留观安置点直播;他们深夜采访商超备战生活物资情况,增强市民们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他们逆风而行的身影还出现在车站、机场、高速路出入口等交通枢纽,出现在社区、村镇和工厂……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名字——济南报业人。

在一线,在现场“逆风而行”的身影最美

大年三十,疫情陡然紧张。全市上下紧急动员行动,市里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为了第一时间将防疫决策部署全方位报道出去,济南日报成立了疫情防控时政报道小分队,王端鹏、陈长礼、王彬、范良、鹿振林、张茜、范俐鑫、张宪政、张一等记者,24小时蹲守在龙奥大厦、南郊宾馆等省市疫情报道最前线,多次跟随市领导到一线督导检查防控措施落实的情况。通过实时报道,广大市民能够感受到:济南防控工作中,领导干部冲在最前线,防疫决策落在最实处,众志成城动员最广泛,临场应变抢在最及时,阻断传染抓住最关键。这些信息通过及时的报道,坚定了全市战胜疫情的决心,稳定了应对处置的军心,增强了打赢阻击战的信心。

“爸妈,对不起,我这边有紧急情况,可能不能赶回去过年了。”1月24日除夕,济南日报健康新闻部记者李雪梅万般纠结地拨通了远在枣庄的公婆电话。挂掉电话,她从早上9点至次日凌晨2点,17个小时无间断跟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第一时间用集团各媒体平台发布多条疫情信息、防治措施、省市两级卫健部门应急措施、各医院集合赴武汉援助消息等。记者邱天不仅要掌握指挥部的动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还要准确把握疫情宣传的总基调,及时向公众发布权威、准确的消息。她说,“平均一天要打60多个电话。”

1月25日是正月初一,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启程援鄂。记者王蓓贝与张帅承担了大量的采写工作。采访完医院的出征仪式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济南机场,拍摄视频20段,照片近百张,形成文字稿2600字。

在济南报业人的济南战“疫”故事中,主人公有一线医护人员、有民警、保安、外卖员、收费员、门卫、企业家、老师、农民……他们有人主动到社区值班,有人自购消毒液免费分发、有人免费发放口罩、有人给武汉送蔬菜、有人写诗歌、画画鼓励大家坚持……记者将普通人的战“疫”故事记录了下来,引发广泛社会共鸣。

舍小家,为大家以行动践行职责与使命

“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肺腑之言。济南报业人正是这样,默默无言舍小家,义无反顾为大家。

爱济南经济新闻部记者赵尚梅做一线记者8年,年前就请了婚假,正月初十返回工作岗位。但一切都因疫情而改变了。说通了家人,正月初三,赵尚梅和丈夫分别从临沂、聊城老家赶回济南,属于她的战“疫”故事就开始了。

每年的正月初一,舜网视频新闻部的王娇阳都奔波在一线采访中。今年,她想给自己放个假。但在开车前往老家的路上,王娇阳接到了采访任务,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到济南机场采访第一批山东省支援武汉医疗队,用镜头记录了珍贵的瞬间。接着之后的几天,她没有休息,主动承担起了科普防控视频录制的任务,目前已经录制20多期,并在各平台进行推广分发,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义无反顾,“逆行”上阵。面对疫情,济南日报摄影部记者赵晓明提前结束探亲假,回到济南后,立刻奔赴采访一线,与新媒体部记者陈加宝一起采访在家中自行隔离的济南市民。此后,她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报道第一线。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爱人也是媒体人,疫情面前,夫妻两人齐上阵,相互理解,默默支持。

“我已取消探亲,留在济南待命,随时参加采访。“姜延珍是一名已经53岁的老记者、编辑,坚守在当代健康报岗位上。正月初一看到疫情新闻后,她和老家的亲人商量,取消正月初二回家探亲。

“济南、莱芜、钢城”三点一线,成为济南日报健康新闻部记者时伟这个春节里的工作轨迹。“我希望能持续通过一篇篇报道,传递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让更多人坚定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时伟说。

迎风雪,战疫情他们说这点痛算什么

2月2日,是济南日报健康新闻部记者张帅人生中最不愿面对的日子。“脑血管”和“高血压疾病”——这两个常年在采访中提及的词汇,降临到她最爱的母亲身上。清晨时分,母亲突然陷入昏迷,只有氧气罩下极不均匀的呼吸。母亲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对于张帅所有的嘱咐都是“好好干!”责任扛肩头,悲痛藏心间。料理完母亲的后事,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抗“疫”报道一线上。“孝女必不忘所托,尽忠、尽孝,励志以报家国!”张帅说。

济南日报摄影部记者范良胆结石手术后,本来按照医嘱要休养一段时间,闻听防控战“疫”人手不够,主动请缨,每天都是一早出门,坚持到深夜,摄影包里不但有相机,还有一包包的中药汤剂。

“家里有不满3岁的儿子、刚做完肺部肿瘤手术的父亲,做完膝盖置换手术的母亲。”济南日报产经新闻部记者冯瑜在家庭负担骤然加重的时刻,1月31日去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龙奥大厦站、济南东站公交枢纽、济南机场实地探访交通枢纽疫情防控情况;2月3日,去唐冶公交枢纽配合集团策划的《报业总编1+1》特别直播,现场连线演播室,采访济南公交疫情防控举措。

爱济南区县二部记者孙昊、李云、刘琳春节后患了重感冒,她们左手打点滴,右手还要联系着所负责的区县、部门、街道等,利用手机每日写稿,晚上继续加班更新专题稿件和系列报道。半夜里,还常常需要处理相关口面紧急发过来的素材。

疫情发生初期,为安抚市民紧张情绪,正确宣传防护知识尤为重要,济南时报热线新闻部记者俞丹、见习记者陈元昊第一时间冒着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以文字加短视频组合的形式,实地拍摄了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并采访了专业医生,向大众介绍正确的防护知识。鲜活的济南故事广泛传播,把共克时艰、阻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也传递到全市每一个角落。

明方向,聚力量报业人有坚强大后方

“‘稿子雨’来了!”

2月5日晚,济南日报新媒体工作群中发出新消息:“明天三场直播,负责的编辑今晚请尽量早休息,确保明早尽锐出战。”接通知后,济南发布新闻客户端编辑赵倩开启了紧张的“7×24”工作模式。

不到10分钟,第二天用于直播的3个新建微信群里又有了200多条未读信息。“看完信息后算了算,加上这3个群,明天要盯的投稿群已经超过20个。”赵倩回想那几天的工作,跟家人形容是“稿子雨”——各个渠道的稿子像雨点一样砸过来。从接到通知起,济南日报新媒体的工作正式进入了“7×24”的模式,换人不换岗,人歇岗不歇。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地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强化“战时意识”、扛起“战时责任”、启动“战时机制”。报业集团领导、骨干编辑记者迅速取消休假,火线集结,进入“战时模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媒体负责同志冲在一线,亲自写稿、亲自策划。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报道,成为前方记者的“主心骨”。广大编辑在后方,默默奉献,精心设计,将精美的版面和页面呈现给广大读者。

报业集团各报纸、网站、新闻客户端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开设专题、专栏、频道,聚焦做好宣传报道。同时,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宣传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科普信息的文章、长图、视频、动漫。这些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式传播,让广大市民坚定了信心,营造了疫情防控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疫情面前,济南报业人毫不退缩,考验的是担当,锤炼的是作风,展现的是实干,做出的是奉献。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与济南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一刻不停地记录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点点滴滴,直至这场战役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报记者鹿振林) 详情请扫码

新闻推荐

坚持双向发力,扎实履职尽责 在抗疫一线扛起政协责任担当

连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参与疫情...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是记者!我在现场! 决战“疫”线的济南报业人掠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