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济堂制药现代化生产线
企业家语录
高元坤(宏济堂制药集团董事长):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用数千年勤劳、智慧甚至生命创造积淀的文化瑰宝,是辨证哲学,可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如今,传承祖国中医药文化落在当代人肩上,我们要充分吸取中医与西医优秀科学成果,弘扬、传承、挖掘、践行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通过宏济堂制药集团平台,在中药产品制造上,着力提高中医药有效预防、有效治疗的功效,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医药“保健治未病、康复更对症”的养生要点,不断提高世人生命质量,认知中国中医药文化魅力,把中医药文化传遍全球,努力把宏济堂制药集团打造成为“济南文化新名片”。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有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一直执著于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她就是当年因特产传统滋补佳品阿胶、1915年代表中国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金奖的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济堂制药”)。
疫情当前,宏济堂制药生产的多款中成药被列为山东省卫健委防治新冠肺炎推荐用药。宏济堂制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春节期间没有一刻停产,确保了市场急需药品供应。
忙着防疫,忙着进原材料,忙着制造,忙着发货,忙着研发新药……一个“忙”字,不仅是最近一个月来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内的工作场景,也是过去一年宏济堂制药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忙,让坚持守正创新的宏济堂制药,踏上了“传承中医药文化 引领大健康时代”的新征程。
同心抗疫
全线满产保障中成药供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刚刚复工。而在济南东部玉泉山下的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自疫情发生以来从未间断。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就没有停产。”宏济堂制药副总裁王庆刚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宏济堂制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春节期间坚持满负荷生产,保证中成药供应。
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宏济堂制药生产的复方西羚解毒胶囊(片)、安宫牛黄丸、霍香正气水、清瘟解毒丸等多款中成药被列为推荐用药,其制剂金贝口服液被列为疫情防控定点收治医院推荐用药,宏济堂智慧药房承担着中药汤剂的熬制。
宏济堂制药员工全体放弃休假,一线员工主动返厂加班。为完成汤剂生产任务,智慧药房员工3天内熬制6300袋中药汤剂,供新型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使用。统计显示,春节期间宏济堂制药累计上班职工1228人,合计工时约4.4万小时。
“因我们的药品面向疫区甚至全国,所以我们自身首先必须做好防疫措施。”王庆刚透露,为做好疫情防控,宏济堂制药很快制定了新冠肺炎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生产车间更严格,除按照GMP要求对一般区、洁净区消毒外,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增加消杀频次。
在做好自身防疫、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宏济堂制药为济南一线防疫工作者及武汉等重疫情地区捐赠了价值200余万元的防治药品。
变革图强
市场销售业绩大增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1907年乐镜宇只身从北京到济南,在院前大街以“宏德广布、济世养生”宗旨创办宏济堂至今,宏济堂制药已有113年历史。
这些年来,很多年轻一代的市民和新济南人并不知情,济南本土还有这样一家拥有悠久历史且发展越来越好的中药企业。加入力诺集团迎来新生后,宏济堂制药已经创造多个高光时刻:前有阿胶复产的动人场景,后有人工麝香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耀眼光芒。2019年以来,在高元坤带领下,这家百年老字号更是迎来加速发展。
谈到企业过去一年,宏济堂制药常务副总裁刘五生先想到的用词是“改革”。在他看来,过去一年,宏济堂制药业务能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首先要归功于内部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2019年是宏济堂制药的改革之年。这一年,高元坤担任董事长后,迅速在企业内部掀起一场大变革。“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组织架构上做了调整,突出7条业务线,强化各板块功能,特别是新组建了医疗、OTC、饮片、配方颗粒、蒙脱石等团队。”刘五生告诉记者,“从改革效果来看,每条业务线业绩增幅都在50%以上。”创新发力
中药新药研发成果初显
从乐镜宇开创“九提九炙”熬胶工艺,到成功研制人工麝香酮,创新已渗透成为宏济堂制药的文化基因。百余年来,宏济堂制药以工艺和产品创新寻求长足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2019年创新同样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刘五生视其为总结过去一年的另一个关键词。
随着国家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落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受到极大鼓励。经过多年创新发展,今天的宏济堂制药拥有151个药品文号。
在推进新药开发和老药新做的同时,去年宏济堂制药引进技术新上马3000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中药配方颗粒项目是去年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第二批首选项目,一期300吨已投产,二期预计2020年底投产。”刘五生告诉记者,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
对宏济堂制药副总裁、宏济堂中药研究院院长孟兆青来说,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等开展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研究,争取早日形成省内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将是一大目标任务。
“企业发展离不开业内专家的支持。”孟兆青说,宏济堂制药已和医学、药学等领域10余位知名专家合作,“我们的工作目标是3-5年签约100位‘名老中医’及中药专家,聘请他们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品牌重塑
智慧药房助推大健康产业
“我们认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就是文化自信。”高元坤表示,中医药是祖先用勤劳、智慧乃至生命换来的文化瑰宝,是真正属于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争议并获得认可、尊重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品牌,她饱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灵魂,要继承、弘扬、创新,关键在践行。
“文化和应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高元坤说,科技进步了,我们不能抱着祖宗留下的丸散膏丹不放,要用现代科技思想、科技设备和科技手段,把有害物质析出,把有效成分量化,让中药质量体系、工艺标准甚至说明书都和生物药、化学药在一个水平上,才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要聚焦优势领域,开展经方验方开发和剂型改进,研发生产出更多百姓吃得起、信得过、有疗效的好药,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刘五生告诉记者,宏济堂制药1.2万平方米智慧药房将在年底投入使用,以后百姓看中医更加方便,宏济堂制药首推的溯源体系将为百姓放心吃中药提供保障;通过中医药独到的疗效和作用,能减少医保支出,中医药技术和文化也能因此传承发扬。
高元坤的目标更远大:让宏济堂制药回到百姓身边,恢复这个百年老字号曾有的荣光,把企业发展成为宣传济南的一张名片。在其设想中,宏济堂制药下一步要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下,通过建立社区医院、诊所,把旗下产品和服务全部导入,让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健康的愿望完全落地。
“要让百姓随时能看得到、买得到宏济堂产品,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治病的保健的,系列产品全有,且都能对上号。今后出门休闲,可到就近的宏济堂诊所聊聊天,查查血糖,看看心电图,现场拿点中药。身体健康有了身边保障,居民会有幸福感,祖国中医药文化也就自然传承了下来。”高元坤说出了兼任宏济堂制药集团董事长的理想。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文忠)
此报道已在《济南日报》、舜网、爱济南、新时报、济南发布同步推出,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矩阵将同步推送,欢迎关注。
新闻推荐
紧急通告市民必须每日自测两次体温超过37.3℃向单位或村居报告
本报2月17日讯(记者李雪梅)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个人报告和发热患者就诊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