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收治的肠梗阻病人增多。外科护士张岩介绍,这也与疫情期间居民居家隔离活动减少有关。“肠梗阻属于外科急腹症之一,指的是肠内容物在肠道内受到阻碍,该病在老年人以及小孩中的发病最多。由于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病变程度、发病缓急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有一些是共同的症状。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包括:腹部阵发性绞痛、食欲减退、便秘、呕吐、无法排便或排气、腹胀等。”张岩介绍。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
张岩介绍,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常见原因为肠外因素(如黏连带压迫、肿瘤压迫等)、肠壁因素(如肠套叠、炎症性狭窄、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及肠腔内因素(如蛔虫梗阻、异物、粪块或胆石堵塞等)。
动力性肠梗阻。肠道蠕动能力丧失,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又分为麻痹性与痉挛性两类,麻痹性肠梗阻较为常见,多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痉挛性肠梗阻较为少见,可发生于急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或慢性铅中毒患者。
血运性肠梗阻。肠壁血管病变引起肠壁缺血,继而引起蠕动障碍,造成肠梗阻。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
保护好牙齿。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再加上肠道蠕动功能降低,食物不易分解,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遇水膨胀,就可能导致肠腔堵塞。所以,老人更应经常清洗口腔,勤刷牙。如牙齿脱落过多,最好安装假牙。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一环。
预防便秘。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者较多,除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外,还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心情愉悦,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老年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植物性食物,少食动物性食物。少食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反复发生黏连性肠梗阻,应少食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忌进食不洁的食物,防止胃肠炎症。食物加工或烹饪要精细些,以利咀嚼。动物类食品更应熟烂后食用,以便于消化吸收。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
治疗其他原发病。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发病。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几率明显增高,肺心病老人卧床多、活动少,肠道功能较健康老人明显降低,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一个方面。而且有疝气的患者也容易发生肠梗阻,而且当疝囊发生嵌顿或转变为绞窄性疝时,还容易引起肠管坏死,因此有腹壁疝的患者应该尽早手术治疗。腹腔手术后容易产生黏连性肠梗阻,一定要注意饮食,定期复查。
手术后早期下床。手术后应该尽早地下床活动,适量地运动,尽早地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肠功能的蠕动,从而使肠道功能尽快地恢复,早期可以进食,患者的恢复也更快一些。有些患者因为刀口疼痛,不敢下床活动,可以跟医生要求用一些止疼的药物,其实对身体的恢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一般经过及时治疗后,患者能达到基本恢复。但肠梗阻复发率较高,如果未经积极及时的治疗,肠梗阻会进展为非常严重的后果,可危及生命。当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还有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且一直无法得到缓解时,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张岩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房孝钰
通讯员徐淑静
新闻推荐
为恪守国有大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以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服务社会,推动地方金融行业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增强全行合规意识和风险...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