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旅客扫码登记,背后是大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崔健摄)
市大数据局下沉一线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对进出村庄车辆、人员进行排查。
充分发挥大数据突出优势,助力济南科学战“疫”;安排精兵强将下沉一线,助力社区防控疫情;大力提升网端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市大数据局党组高度重视,全体党员干部心中有“数”,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为济南市实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胜利”贡献大数据力量。
聚合数据资源助力科学战“疫”
2月6日,由山大地纬建设的济南疫情防控平台上线,从临危受命到微信小程序上线,仅用了7天时间。在其背后,是市大数据局汇聚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坚实支撑。
“疫情期间,先后有20来家企业为济南市提供疫情防控技术解决方案。”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战略规划与发展处处长王玮告诉记者,面对侧重不同、参差不齐的众多方案,市大数据局首要工作是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做好数据联通,为全市搭建一个最优方案,形成济南市疫情信息直报和政策发布的官方平台。
最终,以山大地纬疫情直报平台为主进行集成、优化,全市建成横向覆盖各部门、纵向贯通各区县的疫情防控系统,成为全市疫情防控的“智慧大脑”。
市大数据局数据应用管理与安全处处长齐砚伟告诉记者,疫情防控重点转为防境外输入后,“我们第一时间实现了机场边检站与市大数据平台的连接,飞机关舱门后,乘机人员详细信息即可传送到指挥部,为飞机落地后的处置工作争取提前量”。
同时,市大数据局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应急保障机制,推动航空、铁路、公路乘运、运营商、海关、税务等数据与市大数据平台连接,推动企业商业平台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接入,为类似紧急事态提供大数据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不仅为人员追踪、疫情态势分析、应急资源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更成为市委、市政府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积极做好数据开放,让数据“好看”更“好用”,是大数据工作的另一大内容。1月28日起,市大数据局向全市开放11个目录疫情权威数据信息,方便市民查询;为企业、研究机构及市民提供原汁原味的疫情防控相关数据信息,为社会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疫情防控目录浏览量已达4万余次,相关数据接口被8个开发者申请使用,接口调用61万次,开发相关应用3款。
下沉社区一线助力基层防疫
疫情防控,重在一线,难在基层。抓好村居疫情防控,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接到市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通知后,我们第一时间选派了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同志,组成两个服务小组,进驻莱芜高新区小山村和傅家庄村,协助村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两个村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防火墙’。”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青告诉记者。
及时宣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督促协助村委落实;协助张贴疫情防控重要通知、通告,协助制定《疑似症状村民应急处置办法》和《抵制疫情谣言“约法三章”》;配合设置检查站,严格车辆、人员检查,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挨家挨户梳理排查人员,及时掌控人员现状,加强重点人员管理;加强外地、境外返济人员居家隔离监管,每日回访、监测体温;配合开展垃圾存放点、公共区域、取水点等重点区域全面消毒,定期入户消毒,不留死角;广泛宣传疫情危害及防控知识,着力营造人人知晓疫情、人人参与防控的浓厚氛围;多次捐助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以及方便面、保暖衣物等值班值守物资,解决村居疫情防控燃眉之急……
自进驻村居以来,在党组成员陶全荣靠前指挥协调下,两个服务小组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天寒地冻、吃住不便等诸多困难,既当政策宣传员、村庄守门员,又当村民服务员、消毒卫生员,累计张贴、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近800份,登记车辆1000余辆次,人员双向测温检查3000余人次,摸排村民1000余人次,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截至目前,两个村庄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派精兵强将助力基层防疫的同时,市大数据局还携手企业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发放免费单车骑行券,为防疫一线医务人员赠送20G免费流量,助力一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提升网端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疫情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新消费模式成长壮大,也让提升政务服务的呼声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更多通过网上、掌上办理相关业务,成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共同的期待。
“疫情发生后,政府机关、办事机构、企业和市民对提升网端服务水平前所未有地迫切。”齐砚伟告诉记者,以政务数据信息共享为基础,各部门、单位将不见面的网上审批服务作为第一选择。
比如办理营业执照,在银行网络终端就能自助办理,提交申请、后台审批、打印证照,都不需要“面对面”。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济南通过不见面审批办理注册的企业,已达600家。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正在推进济南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和‘泉城办’APP全面优化升级,计划在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商事登记、义务教育、新生儿集成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链条式服务,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市大数据局大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张立群告诉记者,尤其是“泉城办”APP服务功能提升方面,将重点推动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等高频常用电子证照“亮证”应用,推动APP应用功能“上量”“提效”,打造贴心服务小管家。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码+场所“易通行”,为企业加速复工复产提供了可靠保障;一大批基于大数据,涵盖疫情防控、协同办公、公共服务的互联网产品/解决方案,成为全市夺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胜利”的有力武器。
“济南已迎来全面复工复产的‘春天’,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在‘济南市民防疫服务手册’基础上,我们最近又推出了‘泉帮办’市民服务手册,满足市民、企业全面了解、快速查询复工复产各项政策方面的需求。”济南报业集团舜网软件研究院技术负责人说。
多方数据赋能助力智慧城市
一场疫情,让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现了形”。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织及参与者,积极吸取外地经验教训,加快推进济南智慧城市建设,市大数据局责无旁贷。
智慧城市,首先需要一个城市大脑。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济南市将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政务网和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以市大数据平台为中枢系统,囊括各具特色的“数字驾驶舱”(辅助决策系统),以及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一批应用场景,建成“横向联通各部门系统、纵向贯通各区县平台”的城市大脑,用大数据赋能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要和政务服务紧密结合。市大数据局是智慧城市政务服务组的牵头单位,任务很重。”据王玮介绍,围绕政务大数据管理、政务服务、协同办公、公共服务等方面,市大数据局梳理出今年拟推进的重点项目,多达10余项。
为提升大型公建管理服务水平,济南市打算以龙奥大厦为试点,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人员进出、停车出行、便民服务、“龙奥大脑”等方面进行智慧化提升;
在生活消费领域,在原有功能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泉城一卡通”将进一步升级,力争实现“一张卡(码),全市通行”:未来坐公交地铁、逛公园景区、图书借阅、餐饮娱乐甚至美容美发,都有望“扫码开卡、亮码消费”;
依托大数据建设“医保通”,推动医保数据向商业保险机构开放,破解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及时获取社保结算信息的瓶颈,有望缩短商业医保产品赔付时间,为投保人降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挂号+预约+共享”停车模式,有望打通看病挂号与医院车位、周边车位预约系统,通过挂号即可预约车位,让预约数据动起来,停车容易起来,就医体验好起来……
“这些项目,是我们针对市民日常生活遇到的堵点、难点,梳理出来、准备打造的智慧城市应用,通过这些项目让市民更能感知智慧城市的温度。”王玮说。 (本报记者刘文忠)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6日讯(通讯员董贤王芬)13日下午2时,长清区龙泉街西段(长清中学至峰山路段)市政道路提升工程率先竣工,正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