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王琇琨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在线辅导前线医务人员子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受访者供图4月15日晚,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联合举办“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邀请9位青年代表在线讨论如何更好应对疫情。山东济南女孩王琇琨作为中国唯一一名青年代表参加网络会议并分享了抗疫经验。4月17日,“在武汉大学学习的济南姑娘”登上了微博热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联系采访了王琇琨,还原了这位济南小妮为武汉志愿服务的经历,以及她被联合国研讨会议选中的背后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潘世金
经过面试被选中 分享信心与合作
1997年出生的王琇琨毕业于济南外国语学校,目前就读于武汉大学德语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疫情发生后,王琇琨组织1500多名志愿者与641个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庭进行结对,为年龄在5至18岁的青少年提供在线家教和心理疏导。在网络研讨会议中,她向各国青年介绍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成果,分享了她志愿服务、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经历和故事。
据了解,4月9日,联合国特使办公室对王琇琨进行了线上面试,从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开展了哪些志愿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提问,经过前期的信息筛选和线上面试考核,王琇琨成为此次网络研讨会的中国青年代表。
网络会议中,王琇琨说:“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词。一个是信心。我们正在经历的困难是暂时的,而坚信我们可以克服困难的信念,是让我们保持冷静和勇敢的根本。另一个词是合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团结和国际合作对于这场战疫行动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伸出我们的双手,并肩作战。”
她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能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与此次会议,自己既激动又紧张,发言稿反复修改了五六遍,但当自己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时,内心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做志愿服务的信念。
为师生个性化匹配 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王琇琨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打响,武汉大学第一时间组建了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成员在与一位中南医院护士联系物资捐献时,听这位护士说非常担心家里高三孩子的学习,于是推出了服务医务人员子女就学的暖心之举,组建了包括王琇琨在内的5人筹备组,开始了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的筹备工作。
“2月11日晚,‘为武汉大学医务人员子女进行网上教学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倡议书一经发出便迅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仅48小时,3个500人QQ群就已经报满,首批报名志愿者超过2500名。”经过审核,第一批近千人的志愿者队伍“集结完毕”。
“根据医务人员子女的需求和差异化特点,经过数个通宵,我们在27141条志愿者信息与1730条医务家庭需求信息中,完成了师生个性化匹配,仅三天,所有志愿者都开始了和孩子们的‘第一堂课’。”王琇琨说,在与医务人员联系过程中,发现深夜两点左右是家长们回复消息的高峰时段,因为医生们一直工作到这个时间才换班。而为了快速完成信息的筛选匹配工作,每天处理上万条信息、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也成了王琇琨的工作常态。
志愿服务获认可 收到医生的感谢信
在王琇琨看来,奉献是双向的。志愿者们被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所感动,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的教学与陪伴中。而在家长群里,医务工作者也不停地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老师们辛苦了!希望没有耽误你们的学习!”
王琇琨说,3月18日志愿队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寄信人是汪昕医生,自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报名去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工作,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女儿的学习和陪伴问题变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志愿者们的关爱行动展开之后,他的问题迎刃而解。汪昕说,志愿者们不仅在学习上提供了帮助,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深深熏陶了女儿,“长大后,我也要做志愿者,服务更多的人!”听到女儿的话、看到女儿的成长,汪昕十分感动,对所有的志愿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
除了线上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王琇琨还打算组织志愿者为孩子们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成长,等疫情结束后反馈给父母。
“未来,我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王琇琨说。
新闻推荐
4月16日,在济南国际金融城绸带公园南首,两个占地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巨型“荷叶亭”全部建成。“荷叶亭”是两...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