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路与奥体中路交叉路口 新时报首席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上周,本报连续刊发经十路拟东延至淄博消息、揭秘经十路门牌号数字密码,让济南“网红”路再火一把,成为近期高频词。你们知道吗?就是在这条全国最长的城市干道上,还有着全国最长的绿波带,全部赶上绿波能节省15分到20分钟的时间。新时报记者准备“经十路走十遍”,本文探秘经十路的多种“黑科技”。全国最长绿波带全长49km全部赶上最少节省15分钟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魔咒,如果恰巧路上遇到一个红灯,那接下来的路口可能都是红灯,原本十分钟就能到的路程,结果一路下来耗时可能多一倍。心想,如果一路绿灯就好了。
你们知道吗?经十路不仅仅是全国最长的城市道路,同时还有着全国最长的绿波带,也就是说如果你运气够好,赶上绿波,一路绿灯的畅快感带你起飞。经十路的绿波带西起朱庄路口东至鸡山村路,全长49km,共有50处信号灯,全线分为5信号控制子区,均实现可靠绿波控制。其中距离最近的路段为经十齐州路口至经十槐荫区政务中心路口仅有200m,距离最远的路段为经十路力诺集团到彩龙路,距离2500m。
济南交警支队信号控制研究室主任赵景春介绍,“绿波带信号灯配时调整,并不是说固定在一个时速。”是根据路口间距的长短、路口的几何条件、交通流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重点保证东西方向的顺畅,也兼顾到南北方向车流的均衡。
绿波还是可见的,2018年,济南交警在经十路东段建设绿波速度实时推送系统,目前在经十洪山路口、经十奥体中路口、经十韩仓桥路口建成4面绿波速度推送诱导屏,实时推送绿波速度,按照推荐的速度行驶可以享受一路绿灯,通行效率杠杠的,赵景春说,如果全部赶上绿波能节省15分到20分钟的时间。
全国首创逆向可变车道经此车道可多通过8-10车
2012年7月,逆向可变车道在经十路环山路路口投入使用,这又是全国首创。当下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工作中,这种非常多见路口交通组织方式始于济南。据了解,这个创新出现在很多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成为全国样本。
首次实现“同向空间不足逆向补”的控制理念,当南北方向的车辆在通行时,东西方向欲左转的车辆可进入位于逆向车道里的可变车道,这样每个左转信号可以多通过8-10辆车。
目前经十路共有逆向可变车道控制17处,使用后左转通行效率提高近一倍。
诱导屏与信号控制联动到达待行区顶端即绿灯通行
诱导屏与信号控制联动,大屏幕上的汉字直接告诉你,什么时候进入左转区和直行待行区,什么时候不能进入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转区,“刚向前提了提车就变绿灯了”,“不停车通过路口,这种感觉棒棒哒”。没错,这就是“诱导”系统了。
2012年,济南交警针对城市节点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深度挖掘了其时空资源并与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结合,建设了特色的智能管控系统——信号控制“二级诱导”控制系统。从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试点并逐步推广。
其原理是诱导屏与信号控制联动。通过诱导屏实时显示通过诱导屏提示车流在绿波亮起前提前进入待行区,当头车到达待行区顶端时信号灯刚好变绿灯直接通行,有效降低车辆启动时间损失,通过通行效率。
关于诱导,还要再说下2018年在经十奥体中路西向东方向首次采用的“一屏双控制”模式。常规状态下诱导屏推送绿波速度提高绿波利用率,当西口左转车流排队接近溢流时触发瓶颈控制,诱导屏转为瓶颈控制提示屏,提示车辆禁止驶入。(新时报记者谢苗苗)
●延伸阅读
人车交互、科学研判经十路精准糅合城市路网
智能信号系统、潮汐车道、“增强版”斑马线等,近年来,经十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不只是一条路,还是济南交通管理的试验田,又或是展示济南城市形象的长廊。
会思考的信号灯
2013年10月份之前,燕山立交桥西下桥口处在交通高峰期交通流的突然增加和无序涌入,造成经十路燕山立交桥至山大路南口路段在交通高峰时间压车现象,严重影响整个经十路的畅通。
为缓解当时经十路燕山立交桥至山大路南口路段在交通高峰时间日趋严重的压车现象,济南交警在燕山立交桥西下桥口安装了同向车道调流控仓信号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地面道路和下桥车辆冲突问题,在不同流量情况下采取“全绿控制”“全红控制”“交替控制”三种控制策略,有效缓解交通流冲突问题,实现车流安全高效通行。
潮汐车道控制
2014年,潮汐车道在经十路投入使用,主要是针对早晚高峰期不同方向流量变化,通过信号灯进行控制,将一个方向的一条车道临时提供给另一个方向通行。
目前在经十洪山路口、经十奥体西路口、经十奥体东路口、经十凤凰路口等4处路口建成潮汐车道,应用后有效提高路段车道利用率,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
主动发光标志
雾天、雨天看不清前方指示牌,在经十路,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根据《济南市干路路径指引标志系统规划设计》要求,经十路路径指引标志升级为背投式LED主动发光标志。此类发光标志图案清晰,分辨率高,其自带光源的特点,相较于常规逆反射标志,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更易辨识,能更多地照顾到自身无照明条件的电动车和行人等慢行交通参与者。目前,经十路槐荫区路段正在更换。
甩涂式斑马线
每一种高科技的使用,不仅仅是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其实也保证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快速通行。但有一点是只服务于行人,那就是斑马线。
济南交警根据前期实践经验,在经十路交通标线提升中逐步应用双组份甩涂工艺施划斑马线,这种工艺能够极大提升斑马线和停止线的防滑能力和耐磨程度,从而大大加强雨雪天气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截至2019年12月底,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85万辆,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路网交织关键节点的问题更为严重。
而济南交通管理工作中众多的治堵交通组织、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策略实施和交通科技应用大多数都在经十路“实验”,试点示范最终推广全市。 (新时报记者谢苗苗)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0日讯(记者郝倩通讯员唐瑞钦)近日,济南市印发《济南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