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人均二分地,凑起来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小村庄建起“共享农场”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5-07 11:06   https://www.yybnet.net/

刘瑞国(左一)向李臣达介绍村里的情况。

土地要划分成30平方米的格子,村民正在测量。 村民在划分土地。

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的常旗屯村不大,只有200户人家,从济南西站出发1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这个小村庄紧挨着玉清湖、玉符河、湿地公园,环境美得没话说,却因为人均土地少,种啥都不挣钱,都“不够费劲的”,荒了土地也留不住人。

不过,小村庄就要变样了。常旗屯村的“共享农场”已经划出了166块“责任田”,就等“新主人”埋下种子。从这个夏天开始,嫩芽与村子一起“长大”。

地荒了,村民无奈又不舍

树荫几乎覆盖了田间的小路,青葱的绿叶遮天蔽日,三两步就能看到一汪鱼塘……常旗屯村的共享农场就在这道绿色屏障后面。任静戴着白手套,正和村民们一起扯着卷尺,测量着一片平整空旷的土地。

任静今年35岁,是3月初被派驻到常旗屯村的乡村振兴专员。“其实对我来说就是在家上班。”任静笑着说。她嫁到这个村已经10年,常旗屯村美丽、安逸背后的困境,她比谁都清楚。

任静看着这片土地告诉记者,从前这片地还有人种植蔬菜或树苗,随着愿意种地的村民逐渐老去,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慢慢荒芜。“又破又旧的闲置大棚,还有村民丢弃的鸡笼,整片土地都是‘废’的。”任静说,之所以没人愿意种地,是因为全村人均二分地,有人家里占一亩,有人家里只有几分,土地零散,种什么作物都成不了规模、卖不上价,很让人无奈。

“我公公、婆婆以前就靠种菜来维持生计,特别鲜亮的小油菜,卖给收菜的商人,一斤也就两毛钱。”说起家里的经历,任静有些动容,仿佛那些年家人佝偻着身躯给菜苗浇水、施肥、除草的身影又出现在眼前,“一年到头也就挣千把块,投入、产出比太低。”

常旗屯村几乎每一家都面临着同样的两难:种,不值;舍,心疼。就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杂草终于“战胜”了菜苗。

农场共享,有收入还拿“分红”

“我们这周围可太美了,有南水北调的小清河,还有济西湿地、玉符河。”

常旗屯村村主任刘冠军说起村子周围的环境难掩骄傲,但他也一直为村里没有产业而着急。

2019年7月,乡村振兴服务队槐荫区二队进驻了。很快,服务队的队员们就发现了村里土地闲置的问题。不知道谁最先提出了搞“共享农场”的主意,村“两委”和服务队一拍即合,很快就逐家逐户做起了工作。

“绝大多数村民都很支持,闲置的土地能赚钱,何乐不为?可也有村民对土地感情太深,即便荒着也不愿意‘给别人’。”服务队队长米卫东说。不改变传统观念,常旗屯村就没法发展。好在没有多久,“一期”的30多亩土地就顺利从村民手里流转了出来。

4月29日上午,任静、米卫东、刘冠军和十几名村民、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忙着在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上“画线”。先用卷尺量出间隔,再用锤子把小木棍敲进地里定好点,两个人分头扯平绳子,用铁锨铲起白色粉末,沿着绳子撒下一条直线……虽然用的是“土办法”,可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就像世世代代耕种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一样。

30多亩土地,分割成166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格子,每个格子能给“原主人”带来每年至少1000元的收入。米卫东说,村民其实能有3个收入来源:首先是土地流转的费用;其次是每年的1000元租金,如果“新主人”把土地托管给村民代为打理,村民还能收到托管费用;第三个收入来源,是农场经营进入正轨后,除去必要的维护费用,剩余收入将分给村民作为“分红”。埋下种子,埋下振兴的希望

听米卫东说起这些收入,村民刘瑞国乐开了花。刘瑞国今年54岁,家里只有一亩地,平时他也在外打工,土地“半闲置”好几年,“也就种点菜,自己家里吃。”

对刘瑞国来说,共享农场能让他“在家里给自己打工”。“我们对土地太熟悉了,肯定能帮大家照顾好!”刘瑞国说,他已经做好了接受托管的准备,还盼着自己能多照料几块地,增加一些收入。

“坐126路公交车直达我们村,我们能提供应季蔬菜的种子,您可以过来看看!”

一上午,任静接到了好几个预订农场土地的咨询电话,末了总要提醒电话那边:“已经订出去100多块地了,您要是想考察可快点来啊。”预订的火爆,是任静没有想到的,“同事们一发朋友圈,电话都被打爆了!”

共享农场为啥“未开先火”?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后来住在城市里很多年没有体验过田园生活了,家里的小孩甚至不知道菜是怎么长出来的。”专程来预订土地的市民李臣达说,钢筋水泥的城市容易让人忘了泥土的味道,有一块自己的“责任田”非常难得。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共享农场”又迎来了新的土地认领高峰。任静给记者发来了市民们在田间地头亲手平整土地、围起篱笆墙的照片。很快,这片土地就会埋下希望的种子。“以后还会支起小帐篷,会修建儿童乐园,会有更多村民直接‘在家打工’。”刘冠军的眼里,光秃秃的土地,似乎已经萌发出常旗屯村振兴的生机。(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赵晓明 张龙)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第三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启济南将对落地项目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

本报5月6日讯(记者郝磊)今天,记者从济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第三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人均二分地,凑起来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小村庄建起“共享农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