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近期谣言仍主要集中于该领域。谣言主要集中于新冠肺炎的预防方法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饮食安全等方面。以下是结合热点分析,梳理的4月科普谣言榜单。
◆谣言:杨柳絮携带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没有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离开了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后难以存活,不会在空中停留过长时间。即便是病毒停留在柳絮上,也不足以达到构成感染的浓度。
◆谣言:湖北产的食用盐带有新冠病毒
【真相】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56℃持续30分钟或者60℃持续10分钟,可丧失活性。温度更高,则时间更短。所以,只要食物是做熟的,就不用担心有新冠病毒。另外,湖北省是我国井矿盐主要产区,整个生产过程在密闭的全自动装置中完成,所以不会带新冠病毒。
◆谣言:新冠病毒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真相】从目前国内和国际报道来看,出生婴儿的咽拭子检查都是阴性的,从病毒的核酸检测没有发现垂直传播。从目前总体上国际国内的专家讨论,从机制上还都没有母婴传播的证据。即便万一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母亲会给孩子比较好的保护性抗体,新生儿也是比较安全的。
◆谣言: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病毒后期的特征
【真相】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是新冠病毒后期的特征,这类人群一直都存在。症状是一个主观感觉,疲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每个人反应不同,有无症状有主观的原因。
◆谣言:拥有新冠病毒抗体就可长期免疫
【真相】尚无证据表明血液中具有新冠病毒抗体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就对新冠病毒具有长期免疫力。
◆谣言:已有专门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
【真相】目前为止,尚无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患者应接受适当护理,以缓解和应对有关症状;重症患者应得到最佳的支持性治疗。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世卫组织正与合作伙伴一起加速相关研发工作。
◆谣言:柠檬苏打可碱化免疫系统预防新冠病毒
【真相】正常人体血液pH值的范围是7.35-7.45,呈弱碱性。健康人饮水后,胃肠道很快将进入体内物质的pH值调节至机体内环境的pH值。因此无论吃什么食物,正常情况下对机体酸碱平衡都没较大影响,且“柠檬+苏打水”本身已经发生中和反应,没有了酸碱性,更不可能“杀死”病毒。
◆谣言:食用烘培食品易感染新冠病毒
【真相】烘培食品是经过160℃以上高温加工的食品,食品内部和表面基本不会有细菌病毒存活,该类食品的腐败变质是在冷却和贮存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造成的,但不包括新冠病毒。烘培食品表面炭化,大多数产品含水量低,病毒很难存活。
◆谣言:婴幼儿补充乳铁蛋白可预防新冠肺炎
【真相】乳铁蛋白是一种天然糖蛋白,富含于动物初乳和乳腺分泌物中,具有抗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乳铁蛋白可用于预防新冠肺炎。无感染或无疑似感染症状及没有医学观察要求的家庭中,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仍推荐母乳喂养。通过母乳喂养可获得丰富的乳铁蛋白,无需额外补充。
(来源/科普中国 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新闻推荐
每天早上,历下区三箭吉祥苑小区西北角二楼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总是人头攒动。这间不大的屋子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