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答
2019济南最美教师暨济南市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
教育教学交流
京剧指导
经验分享
课堂引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市13万教职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礼包”。
本次出台的《意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堵点,立足实际放出一系列的实招、硬招和管用的招,让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真正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新风尚,让“在济南当老师”成为受人称赞的职业选择,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想“来济南当老师”。
严抓从教“基本功”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近年来,济南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如何号准“脉”、开对“方”,更好地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成为当前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
据了解,济南市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207所,在校(园)生144.04万人,教职工13.18万人。抓师德、改体制、提待遇……本次出台的《意见》让济南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启加速模式,也让13万济南教师充分感受到作为教育人的职业荣誉感。
“每区县至少认定、设立1个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全市创建一批省市级教师实践教育基地”“每区县至少建设1个师德涵养基地,全市创建一批省市级师德涵养基地,打造师德样板,擦亮‘泉城义教’志愿服务品牌”“每年选树30名师德标兵,宣传师德楷模,营造良好教育行风”……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本次出台的《意见》,首抓教师从业的“基本功”,其中明确指出,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意见》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得到济南教师的一致叫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师范毕业入职到现在,这8个字每天都在警醒、激励着我们。”济南阳光100中学小学部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郗传敏表示,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练好师德这门‘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学生,给学生们做好表率。”
发挥“头雁效应”稳定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水平。针对名师名校长“头雁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意见》提出,将着力构建教师梯队成长机制,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为此,济南市将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畅通学校干部选拔培养渠道,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名校长培养及工作室建设,以3年为一个周期,遴选、培养一批市级名校长和优秀教育管理者,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名校长工作室,培养市级名校长100名。值得一提的是,对特别优秀的校长,根据工作需要,征得本人同意,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这也成为本次“大礼包”的一大亮点。
为了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将在省内外知名高校和中小学校建立培训基地,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计划。完善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3年为一个周期,遴选、培养市级名师100名,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万名骨干教师、千名卓越教师、百名专家型教师。到2022年,建立市级幼儿教师培训实践基地50处,完成一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用5年左右时间,选拔培养100名职业院校青年技能名师,还将实施“互联网+名师建设”工程,打造名师网络工作室,设立泉城教师讲坛,启动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这次发送的‘大礼包’,仿佛给我们教职工打了一剂‘强心剂’,给了我们更大的工作动力。”市中区原山小学执行校长唐忠亮表示,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意见》出台后,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标名人”“三张名片”“理解力发展课堂”……唐忠亮表示,这个“大礼包”让该校教师幸福感“爆棚”的同时,也将让教师得到适性、专业“双发展”。
打破师资流动壁垒让教师安心从教、快乐从教
多年来,师资流动不畅成为阻碍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和堵点。本次《意见》将此问题进行了破解。
编制作为重要的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支持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在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方面,济南市将继续创新思路和工作方式,挖潜创新,保障中小学编制需求;动态调整,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统筹调剂,化解中小学编制结构性矛盾;专编专用,强化编制管理。多措并举,全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另外,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将采取“人编同调”等方式,鼓励干部、教师跨学校、跨学段、跨区域合理流动;在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方面,将畅通教师及高技能人才招聘“绿色通道”,支持学校选聘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
为破解教师管理机制不活问题,《意见》还提出,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打通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比例。二是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在学校开展“教师自主招聘、职称自主评价、岗位自主聘任、绩效自主分配”改革试点,探索中小学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中小学教师课时量标准指导方案,取消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
“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将更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方面的举措,将缩短校际之间的差距,让老师在不同学校和学段学到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师进一步的成长。”郗传敏说,师资流动的壁垒打破了,教师关心的职称问题改活了,将让更多的教师安心从教、快乐从教。
完善激励惠师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保障
本次《意见》还用“真刀真枪”和“真金白银”温暖了教师的心。
“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区域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持从教30年荣誉证书的教师本人可免费在本市境内乘坐公交车和轨道交通、参观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博物馆”“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校闹’行为”……从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到保障教师权益,再到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一系列的激励惠师政策,让教师更有尊严,让教育更有温度,让人民更加满意。
而为了吸引鼓励各类人才进入教育系统任职任教,济南市在教师队伍的公开招聘、职称评聘、待遇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亮点举措。一是畅通教育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全市每年赴国家“双一流”综合大学和师范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300名以上。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招聘制度,优秀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可适当放宽学历、年龄条件,采取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简化招聘程序。二是深化基础教育职称制度改革。乡村学校的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可在规定比例上限的基础上上浮1-2个百分点。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岗位,可按照规定比例在县域内统筹设置使用。对符合申报条件且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20年、30年对应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三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市及各区县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取消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在绩效工资总量分配时,要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对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农村小班额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班办班学校、考核优秀学校等,加大倾斜力度。
《意见》还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参考。(文/本报记者 韩晓凤 图/本报记者梁大磊)
新闻推荐
刘桂庆是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四队K139路车的一名驾驶员,到济南公交工作15年来,讷言敏行的他始终把“让乘客满意”作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