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豆瓣9.0 老舍的这本小说 讲透了所谓“离婚冷静期”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05 14:02   https://www.yybnet.net/

《离婚》这个书名象征这些人不能做到的一种勇敢行为,因为他们满足于“婚姻”,也就是说,对奇糟不堪的现况卑躬屈膝。在《离婚》里,老舍告诉大家,些许的勇气也往往能奏奇效,他驳斥机会主义者,不管是传统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他也不无伤感地驳斥那些自囿于卑怯、无聊、刻板的框框里的男男女女小人物。

本文摘自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1921—2013)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

老舍其人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两个主要长篇小说家老舍和茅盾,有很多有趣的对照。茅盾的文章,用词华丽铺陈;老舍则往往能写出纯粹北平方言,如果用历来习用的南北文学传统来衡量,我们可以说,老舍代表北方和个人主义,个性直截了当,富有幽默感;而茅盾则有阴柔的南方气,浪漫、哀伤,强调感官经验。茅盾善于描写女人;老舍的主角则几乎全是男人,他总是尽量地避免浪漫的题材。茅盾记录了近代中国妇女对纷攘的国事的消极反应,老舍则对于个人命运比社会力量更要关心,他的英雄人物都很有干劲。茅盾很早就转向共产主义,把它当作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不二法门;可是直到写《骆驼祥子》(1937)为止,老舍一直忠实地相信一个比较单纯的爱国信条: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铲除中国的因循腐败。茅盾深受俄国和法国小说的熏染;老舍的个性和教育背景则使他爱好英国小说。

说来也许是侥幸,在 1925 年到 1930年间,正当茅盾在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的时候,老舍却寄居伦敦,写他的头几本小说,用功自修,也不管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读些什么流行的书。在漫谈他个人文学生涯的《老牛破车》里,老舍后悔没有亲身参加五四运动,后悔错过了 20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国内发生的种种令人振奋的事。但是如果他那时真的留在中国,他多半会淹没在革命的潮流里面,接受那些激进分子全部的政治和经济教条。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是否能创造出他个人主义的一派小说,就很难说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杰出剧作家,著名作家。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自幼读私塾,“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开始运用白话文进行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先后有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问世,显露出文学才华。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1937年,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老舍(本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旗人,1899 年生在北京。早岁丧父,16 岁师范毕业后,就得奉养母亲,一面利用空余时间在燕京大学念过几年书。1925 年坐船去英国以前,在南开中学教过国文。到英国以后,他在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教中文,靠菲薄的薪水过活,一面开始看英国小说,主要是想把英文学好。他对狄更斯极为喜爱,不久就模仿他写了一本滑稽小说《老张的哲学》。许地山那时在英国念书,很欣赏这篇稿子,就推荐给《小说月报》的编辑,从 1926 年 6月开始连载。老舍接着就写了另一部滑稽小说《赵子曰》,还是带着狄更斯的影响,但比前一本在技巧上颇有改进。他在伦敦任教和居留时期的最后一本小说是《二马》,写的是中英关系。

1930 年,老舍在欧洲度过暑假以后,启程返国。归途中在新加坡羁留了一些时候,写了一本儿童幻想读物《小坡的生日》。1931 年,回到中国,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其他大学教了六年书。因为各杂志的编辑不断地索稿催稿,他常常得赶着写,所以他自己估计,后来有几个短篇和几部长篇不大成功。

他列举的失败作品中,有讽刺性的《猫城记》和喜剧性的《牛天赐传》。(《猫城记》这部旅游火星的寓言,虽算不上是精品,对中华民族提出了最无情的控诉。)老舍自己很看重的小说《大明湖》,因为 1932 年一· 二八事变中,日本炸弹直接击中商务印书馆大楼,把版毁了,所以从来没有印出。不过,接着写的《离婚》(1933)和《骆驼祥子》证明了他的小说一直在不断地进步。

《离婚》故事简单精巧,围绕北京财政所的几名科员及家眷展开。描述民国时期小官僚的日常,温和地讽刺了他们对生活的敷衍。《离婚》看似鸡毛蒜皮,却能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除了永恒的“寻求理解,渴望摆脱庸俗”外,读者还能看到:办公室斗争、社恐、干涉隐私 、渣男、啃老、二奶、夫妻矛盾、儿童教育、男女平等、地域歧视等等议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那时候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敷衍、麻木、软弱、市侩……依然在维持着怪异的社会,而坚持对道德与审美的信仰,守住良知,便可成为战胜平庸之恶的勇者。

人们了解老舍总是通过《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庙堂之上”的作品,而对脱离宏大叙事的《离婚》有所忽视。但老舍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离婚》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他自己说:

“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

老舍“最满意的作品”

就进一步在不同背景下探讨中国国民性的软弱和中国社会的病态这一点来说,《离婚》是老舍前两部小说的续书。老舍仍然反对左派作家对中国的腐败从经济和政治上加以分析,他以为中国的难堪处境,直接来自中国人民的没有骨气——中国软弱是因为中国人,尤其是中上流阶级的中国人怯懦因循,失掉了行动的勇气。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坚守古老的积习。

我们在李景纯的恐怖主义和马威的行不通的浪漫主义里看得出来,老舍的作品是很有一点刚强的侠气的:那些害群之马是该杀的。不错,国家的重建需要努力工作和学习,但是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至少比胆怯卑弱较为可取。

很带讽刺性的是,在《离婚》里杀死坏蛋小赵的是一无家产的丁二爷——他除了一条命以外,没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的了。正面人物主人公老李却受到家庭、事业和社交的种种羁绊,毫无这般毅然行动的能力。像先前的几本小说一样,这本书里也着重地讽刺了肤浅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在刻画天真这个人物的同时,老舍极其夸张地描写了沿海都市的大学生:他同时生活在好莱坞的梦境和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里;他一点书也不念,只知一味花钱;他叫常年受苦的父亲张大哥“资本老头”;但他却与左派政治有相当的来往,后来竟冤枉地被裁误成共产党潜伏人员。

电视剧《离婚》的主角老李

另外一个喜剧角色马克同,同是浪漫的革命家的一个淋漓尽致的漫画写生。他愿意作马克斯的弟弟,可是他的革命思想与动机完全是为成就他自己。他总以为革命者只须坐汽车到处跑,演说几套,喝不少瓶啤酒,而后自己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同志。他也认为女人是他的飞黄腾达的最好盟友,非常重视他在情场的胜利——尽管至终他失败的时候,归咎于他所交往过的女人们身上。

《离婚》里讽刺的主要对象,当然并不是机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而是奉公守法、 兢兢业业的有家室的小人物和公务员。老李、张大哥和他们的同事,都对家庭烦恼和等因奉此的枯燥办公生活无可奈何。因此《离婚》这个书名象征这些人不能做到的一种勇敢行为,因为他们满足于“婚姻”,也就是说,对奇糟不堪的现况卑躬屈膝。

李、丘、吴三对夫妇都有充足理由愿意解除婚姻关系,但是大家都怕冒险,都怕社会上反对,所以没有一个人有胆量先提出来。主人公老李尽管生活枯燥无味,却仍然珍重地、浪漫地梦想着一个有诗情有意义的世界。在这一点上,他像一个较老的、较收敛的马威。由于张大哥的劝告,他勉强地把太太和两个孩子搬到北平去,以为这样可以减少他的烦恼不快。一上来,他为他太太的土里土气觉得丢脸,可是过了不久,她就从他同事的太太们那里学来一些布尔乔亚的习气,使他又大为震怒了。她经常逛街买东西,和他吵吵闹闹,并且暗中刺探他。在这种不断的捣乱中,老李唯一的慰藉是他对马克同遗弃的太太的暗恋,这个孤寂的漂亮女人住在同一房子的另一边。

电视剧《离婚》中的马太太

在他内心里头,老李很想辞掉公务员的差使,脱离他的家,和马太太一块儿跑到一个热带小岛上去。因此,他听到马克同要回家的消息,就大为兴奋起来。马太太会不会和丈夫作最后决裂呢?而她离婚以后,他自己又怎么办呢?但等到马和他的同志兼情妇从上海回去以后,马太太竟没有多久就对他的放肆听其自然,不闻不问了。这在老李看来,是难以置信的,她的表现简直超过了他自己作丈夫和公务员所表现过的一切妥协和卑怯。到了夜晚,他的心完全凉了:马同志到东屋去睡觉!老李的世界变成了个破瓦盆,从半空中落下来,摔了个粉碎。

“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静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别人还可以,她!她也是这样!或者在她眼中,马同志是可爱的,为什么?妒忌常使人问呆傻的问题

老李最后的反抗表示是辞了职回到乡下老家去。但一如张大哥在小说结尾时预测的一样:老李不久就得跑回来,你们看着吧!他还能忘了北平?

《离婚》里可以看出老舍喜剧才情的新面目:冷嘲热讽地刻画小官僚的种种嘴脸;灵巧地运用对话;俏皮地在很多警句里把一些不调和的概念对立起来。而它和《二马》同样是一本严肃的小说,尽管没有前书那样火爆和热烈。正像马威最后扬弃他父亲,老李至少暂时扬弃了家庭、事业和朋友。他宁愿住在乡下,和敢于杀人的丁二爷在一起。

在《离婚》里,老舍告诉大家,些许的勇气也往往能奏奇效,他驳斥机会主义者,不管是传统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他也不无伤感地驳斥那些自囿于卑怯、无聊、刻板的框框里的男男女女小人物。

从《离婚》到《骆驼祥子》

在《离婚》里,老舍斥责中国人胆小怯懦,叫他们加强英雄作为,所以还很个人主义。但是在《牛天赐传》里,他就表示很怀疑,在一个普遍腐败的社会里,个人英雄主义究竟有什么用。到了《骆驼祥子》,老舍就积极地主张集体行动的必要了。没有具体证明,很难说老舍得到这样的结论是自动的还是受了左派的压力。在 30 年代,他是个享誉很高、普受欢迎的作家,和左翼作家联盟、林语堂一群人以及别的中立集团都保持友好的关系。《牛天赐传》和《骆驼祥子》最初都是在林语堂编的杂志上连载的,但另一方面,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老舍在左派的全力支持下,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长。

《骆驼祥子》是抗日战争前夕写的,可以说是到那时候为止的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固然老舍慢慢脱离早先个人主义的立场,他显然还是个独立作家;而《骆驼祥子》尽管免不了有缺点,基本上仍不失为一本感人很深、结构严谨的真正写实主义小说。书中爽快直截的文字传达了北京方言的地道韵味。其中主要人物都实实在在地使人难忘。小说的戏剧力量和叙述技巧都超过作者以前的作品,虽然《赵子曰》、《二马》和《离婚》都各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它也驾乎老舍后来——抗战开始以后——的作品之上。

老舍构想《骆驼祥子》当时的心情,是在寻求一个新的综合;一方面继续对阮明这个人物(祥子向警察局告密的那个人)所代表的卑鄙的学生分子兼政客表示厌弃;另一方面也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爱国公式表示不满。这当然还不符合左派观点,但显示老舍已经开始非难带有自由主义味道的个人主义。在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里,老舍为了反日救国,重新倡导英雄式的行动——但只是在宣传上这样作,并且缺少他先前对中国的需要和缺陷的深思卓识。

图书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著者夏志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六十年代初小说的发展;他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他对许多现代小说家重新评价,“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评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钱锺书等。本书英文版初刊于 1961 年,中文译本于1979 年出版,学术地位历久不衰。

文学大师钱锺书评价此书为“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论,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则称:“夏志清的书至今已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真正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美国作同类研究的后学扫除障碍。我们全都受益于夏志清。”原标题:《豆瓣9.0,老舍的这本小说,讲透了所谓“离婚冷静期”》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种植面积330万亩 已收获12.12万亩济南市三夏生产拉开序幕

本报6月4日讯(记者钱堃)今天上午,孝里镇安兰村的麦田里传来一阵阵轰鸣声,一台台收割机整齐作业,这预示着2020年济南市三夏...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豆瓣9.0 老舍的这本小说 讲透了所谓“离婚冷静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