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用AI修复济南老视频,泺源门场景再现,还有几处旧迹待识别 扫码看视频
视频里出现的百年前的泺源门胡文谷 受访者供图
100多年前的济南人是如何生活的?彼时济南泺源门又是个什么样子?近日,纽约独立游戏开发者胡文谷使用人工智能(AI)修复了一段百年前的济南影像,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人们带回那个珍贵的历史现场。这段济南影像中还有一段寺庙的香火场景,仍不确定具体的拍摄地点,欢迎读者根据视频一起来“考古”。重回百年前的济南泺源门
90后北京小伙胡文谷,目前是一位在纽约的独立游戏开发者、独立艺术家,热衷于人工智能修复视频。
前不久,胡文谷在微博上传了一段由其修复的百年前中国影像。这段影像来自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暨档案馆,由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于1912年前后拍摄,在网友的考证之下,得出视频的拍摄地点为济南。视频中出现了泺源门内外络绎不绝的景象,行人、手推车、洋车川流不息,还有人落担摆摊。此外,视频中还出现了一些如今很难见到的生活细节,比如用泥巴修补屋顶,孩童跟着大人在田地里管理庄稼等。
这段视频将人们重新带回那个生动鲜活的历史现场,满足了我们对百年前济南生活的想象。技术打破了时空的壁垒,让我们有机会借助影像这种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而经过修复后的视频之清晰也让人惊叹。
胡文谷介绍,原版视频为黑白默片,帧数比较低,时间速率也有些不稳定,他使用几个开源项目的AI工具完成修复,包括补帧、分辨率倍增和上色,还对视频做了一些降噪处理,其中仅补帧的步骤就计算了四五天。
胡文谷说,修复过程中最难的地方首先在于硬件的限制,“AI运行需要相对高端的显卡,我自己的笔记本跑不动,最后还是靠借用女朋友的电脑来完成的。”此外,因为年代久远,原视频本身也会对修复技术造成一些干扰,“上色AI现在有颜色闪烁和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原因也在于老片子有很多花屏、划痕、明暗闪烁,会影响AI的判断。很多时候需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来微调亮度、去噪点,来生成更好的结果,”胡文谷解释,“AI本身也是凭自己的经验上色,尤其是它的训练集里包含的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还不够多,所以颜色并不是历史性的准确。”
胡文谷说,未来他也打算加入中国历史文化素材来继续训练这个AI,“比如说博物馆里的相关资料,之前已有的上色和黑白的电影对比作为资料参考,这些都可以用来提升AI的上色水平。”两声呐喊也是历史的回响
很多网友看到胡文谷上传的这段视频后,以为其中的音效是原片自带的。胡文谷澄清,原片为黑白默片,那些音效是他后期编辑加入的。
在这段济南历史影像的修复过程中,胡文谷的女朋友VIVY不仅提供了电脑,还负责了音乐部分的制作。视频中韵味悠长的配乐正是由VIVY演奏的扬琴曲目《阳关三叠》和《弹词三六》,它们是清代就流传的古曲。胡文谷介绍,女朋友VIVY来自南京,也对AI视频修复技术很感兴趣,而且从小就学习扬琴,平时他们也会合作一些小作品,“能通过这种新鲜的方式参与到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当中,她也很开心。”
早在这段济南历史影像之前,另一段社交网络的百年前老北京视频也是由胡文谷修复。胡文谷从小在北京长大,那段视频让他更有感触,前门的箭楼、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坊等视频里的建筑如今依然存在,修复完成的那一刻,他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感。“视频里的人望着我,我也望着他们。他们那时候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胡文谷说。
所以,这一次除了精心修复视频,并且为之搭配合适的音乐,胡文谷还在视频中增加了一些别有意味的音效。他在视频结尾加入了两声空灵的呐喊,而这是他对古今“对视”感觉的一种解读。
“片尾的呐喊,第一层是象征影片那个清代末年,新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一种觉醒前的呐喊;第二层是古人对现代观众的回复,友好地打声招呼;第三层是说不定未来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也会看现在的我们,这声招呼同时也是他们对咱们说的,”胡文谷说,“说不定未来有个百年、千年后的观众,在看着3D全息历史纪录片,疑惑咱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对观看它的我们而言,这趟时光之旅尚未结束。视频里有一段寺庙里的场景,香火绵延,绿树成荫,人群拥挤,很是热闹,但至今仍不确定具体的拍摄地点,欢迎读者通过新时报APP,在稿件下方评论留言,提供线索。让我们一起“考古”,重温济南地理的过去。(新时报记者江丹)
新闻推荐
对“小学生”这个新身份,幼儿园大班生也有他们的憧憬……扫码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吧!还有两个多月,幼儿园大班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