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泉(右一)在手术中。
6名德州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通过山东省红十字会救助项目,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免费手术重获健康,出院前患者向主刀医生张锋泉主任赠送锦旗。
刀如剑,针如钩。小说里,每一位身怀绝世武功的武林大侠都拥有极高的悟性和勤练不辍的态度,在医学界同样如此。在第五届“最美健康守护者”评选活动中荣膺“市级最美医生”的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锋泉就是这样一位“心外武林”的顶尖高手。
因为风险高、难度大,心脏外科手术被业内人士敬畏地称之为“皇冠手术”,却也让无数外科医生为之“痴迷”。从医22年,军人出身的张锋泉一直以崇高的敬业精神、高超的手术水平为百姓身体的“发动机”保驾护航。
早已烙印在脑海的“心脏地图”
2019年12月的济南已入寒冬,但这个城市的人们却被这样一件事所温暖着,12岁的藏族女孩索朗片多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泉城济南获得了新生。作为家中独女,索朗片多是父亲加措的掌上明珠。不久前,她在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专家为白朗县进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时诊断出先心病。这个消息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地的医疗水平无法完成手术,经过研究,市中心医院决定让这位可爱的藏族女孩到济南治病,且减免住院、手术等费用。而为索朗片多主刀的医生正是张锋泉。
据了解,索朗片多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张锋泉团队为索朗片多制定了手术方案,由于她的房间隔缺损已经达到28毫米,且靠近下腔静脉,无法施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按照一般常规只能行开胸手术,而张锋泉主任采取右侧腋中线小切口手术微创治疗房间隔缺损,避免了以往纵劈胸骨手术(俗话说的开胸手术)对患儿带来的创伤,手术不破坏人体正常骨性结构,保证了胸廓的完整性,且失血少,避免了输异体血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手术采取的小切口手术微创方法,对于主刀医生的要求非常高。由于手术视野狭小,术者必须将整个心脏的解剖构造烂熟于胸,才能使每一步的手术步骤迅速、快捷,程度掌握恰到好处。而张锋泉仅先心病手术就做了几千例,如果不是大量手术的积累,光吻合直径不足2毫米,只有一张白纸厚度的血管,就很难完成。目前,此项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在张锋泉的大力推进下,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与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开展救治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项目,让这些先心病患儿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2年,该项目已救助300余名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张锋泉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修补先心病孩子缺损的“玲珑心”,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健康的未来。
将病态心脏“设计”成健康发动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锋泉能够成为省内同行业中的翘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1999年,23岁的他毕业后来到部队某医院开始工作。他的老师发现,许多科室的手术,张锋泉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漂亮地完成,哪怕是难度最高的心脏外科手术,学习几次之后张锋泉也能“窥到其中的诀窍”。用老师的话说,张锋泉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用脑去做手术的聪明人。
他从事心脏外科手术,正是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开始。张锋泉告诉记者,人的心脏构造虽然相同,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人的心脏会出现一些病理特征,能够按照术者的思路将病态的心脏“改造”成健康的心脏,是心脏手术的难点之一,也是外科领域的顶尖技术。小儿的心脏更是娇嫩、幼小,方寸间关乎生命,难度风险更大。
自称“心痴”的张锋泉在工作中,经常吃住在病房,最高纪录曾半年未出病房楼。他笑着说:“当时,我出门都要看看人家穿的啥,我才穿上啥出门,为了学习和研究,我把季节都忘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张锋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7月3日,77岁的王女士因为长时间的心脏憋闷来到市中心医院就诊,腰痛、腿痛和心痛……身体的许多病痛折磨让这位老人难以承受。张锋泉诊断她为“缺血性心脏病”,并且是典型的“三支病变”,心脏搭桥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老年病,张锋泉为其制定了小切口的微创搭桥手术计划。4个多小时的奋斗,老人的手术顺利完成。切口小、创伤小,恢复起来也迅速,王女士老伴和子女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有业内人士形容,此类手术的难度就像是人们在仅开 一条细缝的抽屉里准确找到东西一样。如果不是大量的手术积累和之前的勤学苦练,是难以完成的。
将自己奉献给健康事业
今年44岁的张锋泉选择将人生大部分精力投入为患者解决“心病”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在采访中,他动情地说:“我倾尽全力对待每一位患者,这世上我唯一对不起的可能就是家人!”由于工作太忙,直到38岁,张锋泉才与理解、支持自己的爱人结合。2017年,刚刚两岁的儿子被诊断出患有肠粘连,需要进行手术。同事们劝他请假,张锋泉却说,病人的病情不能等。就在儿子住院手术期间,他没有耽误一位患者的治疗,没有拖延一台手术。不过,张锋泉遗憾地说,到现在,孩子也不“亲”他这个父亲。
据市中心医院心外科病房护士长回忆,有一天,张锋泉做完两台心脏手术后,本应下班休息的他又接到一台急诊手术,刚刚回到办公室的他赶紧回到手术室,手术一做就是一个通宵。清晨,短暂的休息之后,他继续开始当天的两台手术,到了下午,急诊求助电话再次响起,张锋泉义无反顾地再上战场。终于得到休息的那刻,护士长告诉张锋泉,他已经连续奋战了30余个小时,真是个“铁人”。当最后一位病人顺利结束手术时,张锋泉才记起了自己的双腿,那双因长久站立酸痛不已的双腿。他却说,哪个心外科医生不是这样?这不算什么。安排的手术如果延期,有可能会让病人受到很大健康损失。他说:“这样的事咱不做。”
为什么张锋泉一上手术台就能像战士上战场一样,精神百倍、全力以赴呢?张锋泉说:“其实培养一名心外科医生非常不容易,万余台手术的经历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我现在才刚44岁,年富力强,想趁着现在我有专业水平、有手术经验,更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的时候,多救治一些患者,给他们生的希望!”出于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每位重症心脏病患者手术结束后,为其主刀的心外科医生一般会选择进入重症监护室陪伴病人,这给医生的身体带来很重的负荷,但张锋泉则说:“在外面我睡不着,还是守着病人踏实!”
如今,张锋泉和他的心脏外科的医生战友们,努力增强自身技术,为“心病”患者解除“心头大患”。“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医生加入我们,大家携手努力,为百姓健康事业而奋斗。” (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 赵梅)
新闻推荐
下周一起济南市调整货车禁行区域绕城高速以内禁行低速货车与危化品运输车等
本报8月18日讯(记者杨晨通讯员刘洋)记者今天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济南交警将调整扩大货运车辆限行区域,进而加强...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