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社区劝导员清理垃圾桶。(张群摄)
近日,在天桥区药山街道大魏社区,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阿姨正在日头下挥汗如雨地清洗小区垃圾桶,她们用实际行动带动社区居民加入垃圾分类工作。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便是天桥区“枫叶大篷车”志愿团大魏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支队。
每天早晨7:00,劝导员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夜晚居民丢弃的垃圾,擦拭垃圾桶,整理大件的可回收物……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垃圾分类劝导员,上岗两个多月以来,劲头十足,“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我这份工作也有了意义。”
为有力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6月份,药山街道成立两个社区示范点,并带领社区负责人到其他镇街观摩学习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同时,多次召开垃圾分类专题工作会,明确职责分工,按照“户分类、社区收集、环卫所运输”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
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活动在试点之一的大魏社区正式展开。社区下发了《致居民的一封信》,为居民下发1000个分类垃圾桶,设定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参积极参与,同时在社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文明劝导工作。
大魏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共1029户。对居民来说,“垃圾一桶装”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要纠正过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此,平均年龄65岁的8名妇女成为了本次垃圾分类劝导队伍的重要组成人员。
“女性劝导员有很多优势,一是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二是可以从拉家常入手,顺带帮助居民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再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就水到渠成了。”大魏社区党总支委员王进告诉记者。
劝导员的职责除了每天坚守在定点投放处逐一检查居民来投放的垃圾是否分类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外,还负责垃圾桶的清洗,为居民讲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等工作。
“身为垃圾分类劝导员,首先要保证垃圾桶干净,以身作则,不然说服不了人家。”68岁的郑兆芳边擦着垃圾桶边说,“起初居民确实有抱怨的,大家都觉得麻烦,后来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慢慢地,居民的工作做通了,他们愿意试试。”
垃圾分类工作仅靠劝导员的力量是有限的,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党总支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志愿者化身“守桶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自大魏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以来,一些居民从一开始不重视、搞不懂如何分类垃圾,到后来从垃圾分类中看到环境变化,切实得到了实惠。随着观念的转变、习惯的形成,更多的居民细心拣选垃圾,互相监督落实,劝导不文明行为已蔚然成风。社区“颜值”不断提升,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据介绍,天桥区“枫叶大篷车”志愿团大魏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支队成立以来,社区里更多的老干部、老同志踊跃参与、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以基层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大篷车开到哪里、志愿服务就跟到哪里”的生动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把大魏社区的成功案例在整个街道推广、复制,让垃圾分类在药山‘遍地开花’。”药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圣坤表示。
(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王金峰)
新闻推荐
8月29日,济南市卫健委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济南市麻醉技能竞赛”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举行。区妇幼保健院麻醉医...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