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又到平菇播种季,记者探访大棚里的故事看菇农夫妻如何管理“十万大菌”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9-06 13:49   https://www.yybnet.net/

菌菇大棚里,堆放整齐的平菇菌包。 新时报记者孟天宇 摄

秋天是丰收的时节,而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常旗屯村的宋代军夫妇却刚开始播种。十余年来,每逢初秋,夫妻俩都在大棚中打理十万个平菇菌包,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要经常劳累到抬不起手来,只为新鲜的蘑菇在深秋寒冬时能摆上市民的餐桌。

披星戴月准备菌料

还没走到宋代军家的大棚前,远远就能望见路旁堆放着的黄色棉花皮和玉米芯,这些都是平菇的菌料。“再晒上3天,蒙上塑料布发酵,颜色就变深了。”宋代军指着一旁已经变色的黑色菌料说道,发酵后的棉花皮与玉米芯将作为平菇生长的“母体”。

正说着,宋代军打开了浇水的机器,水从细长的管道中喷洒出来,他拿起铁锨用力翻动着,让菌料沾水更均匀,而像这样的动作,他和妻子每天要重复几十次。“蘑菇的质量和菌料关系很大,菌料湿度达不到,菌子就发不出来。”

“10月之前必须得把菌包扎完,到了10月份就开始照顾小菌了,得趁着现在抓紧弄。”宋代军介绍,棉花皮和玉米芯从卸货到晾晒都需要不少体力。为了能让效率更高,如今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最晚时能忙到夜里12点。

9个大棚里有十万个菌包

随后,宋代军带领记者来到了平菇种植大棚——菌种棚。只见棚内罗列着千余个像大白菜一般的白色塑料包。“这些就是平菇菌种,一包菌种掰成四块和着发酵好的菌料一起放到塑料袋里扎好,就算是把菌包做好了。”

在第二个大棚内是已成型的平菇菌包。菌包约40厘米长,呈椭圆形,为了方便菌丝从袋中长出,塑料袋上都扎了小孔,每三四个菌包交叉摞在一起,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整个大棚。“这一个棚里能有1万多个菌包,总共9个大棚。”宋代军说。

单靠自己扎出近10万个平菇菌包,是不可能完成的,宋代军就雇用了工人帮忙。“一个工人一天能装1000多个菌包,最多的时候得雇30多个人。”宋代军也会与工人们一起干活,他说自己下手更安心,工人哪里扎的不好也能及时告诉他们。

平菇日产量最高达万斤

即使菌包扎好,到产菇前的工作依旧复杂繁琐。“菌包现在摞成这样,过段时间还得再翻一次,把最下面的菌包换到上面。”宋代军说,每年翻菌包时他的胳膊都酸痛的抬不起来。快出菌的时候也得从大棚里转悠,看看有没有生病长虫的。

“等出菇的时候,我们就开车把蘑菇拉到匡山蔬菜批发市场,在那里有个摊位。”在出菇时,9个大棚日产量能达到5000斤,最多时能产万斤左右。

宋代军已有10多年的种菇经验,在当地被称为“平菇大户”他觉得搞养殖就是这样,苦尽才能甘来。

(新时报记者孟天宇)

新闻推荐

济南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本报9月5日讯(记者李萌萌)交通运输部日前下发通报,正式授予济南等12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为...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又到平菇播种季,记者探访大棚里的故事看菇农夫妻如何管理“十万大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