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刚在工地受访者供图
8月14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小刚正和其他几位同事围在一起,对着图纸商量和工程施工相关的技术问题。“干我们这行的,就是天天泡在工地上。除了这个项目,最近我在整理一个地铁项目的前期策划,白天要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调查管线和周边环境情况。晚上要把白天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李小刚说,前期工作的资料详实了,后续项目的决策也就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2002年6月,李小刚从西南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先后从事市政、高速公路等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2009年4月,李小刚来到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施工管理,并先后担任项目工程部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项目经理等职。
丰富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多年深耕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让李小刚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自2011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四川省级工法2项,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4项)。2017年,他发明的《一种深井筒内安放格构柱的导向支架》《一种用于安放格构柱的防砂定位系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让李小刚成为了成都市首届“百佳”职工创客明星。
“说实话,得知自己获评创客明星,内心感到非常高兴。”李小刚告诉记者,这是工会组织对他在地铁建设技术革新方面所作出成绩的一种肯定。“高兴之余,也增添了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地铁施工中格构柱的精确放置问题的改良,是李小刚获评创客明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初在某个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他发现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中,格构柱安放不准确,会给施工现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隐患如果不处理,有可能导致基坑坍塌事故。”李小刚说,为了保证安全,施工现场会增加很多弥补措施。“当时我就在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或想一种方法,杜绝这个问题的出现。”
通过对安放格构柱的质量控制研究,李小刚设计出一种导向支架和防砂定位系统,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地面钻孔完成后,安放格构柱前,先在孔口安放一种导向支架,并固定该支架,然后在此导向支架内安放格构柱,从而达到准确定位格构柱的目的。”有了这个装置,能确保格构柱下放到井筒内的X、Y方向准确无误,在后期基坑开挖安装纵向连系梁和钢支撑时,能确保格构柱和连系梁密贴,最大限度保证了支护体系的质量和基坑的安全。“同时,防砂定位系统可以更多地为现场操作带来便利,更好地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如今在成都,“创客”并不陌生。面对记者采访,李小刚也给出了自己的体会:“有韧性,坚持不懈,慎终如始。当工作到最难、最艰苦、最想放弃的那一刻,往往就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那一刻。”
新闻推荐
因为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孔明珠当选过2019年历下区“最美教师”。周围的同事如此评价孔...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